《大青樹下的小學》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裏,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豔的服裝,把學校打扮的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銅鍾敲響了。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隻猴子,這些山林裏的朋友,是那樣好奇的聽著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鬆鼠也趕來看熱鬧。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邊疆的小學。古老的銅鍾,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牆上搖晃……
: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麵,在文中畫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
: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的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你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同學們在學校裏做些什麼?選擇一個場景說一說。
《花的學校》
當雷雲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風笛。
於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裏上學。
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遊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的。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裏簌簌的響。雷雲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衝了出來。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的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那樣急急忙忙嗎?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朗讀課文,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讀課文的時候,你注意到下麵加點的部分了嗎?↓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風笛。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裏簌簌的響,雷雲拍著大手。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你喜歡這樣的表達嗎?請你照樣子寫一寫,如,“清風吹,他們……”“蝴蝶一來,他們……”
《不懂就要問》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同學交流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和同學交流|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的背誦,至於書裏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麵前,流利的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可是,書裏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裏糊塗的背,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會背了。”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書一字不漏的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的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後來,有個同學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挨打嗎?”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略讀課文可以讀的粗略一些,了解課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個別的字不認識,個別的詞語不理解,也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