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問題(2 / 2)

紡織廠開工後大部分的棉紗都是銷售在了蕪湖一帶,隻有一小部分的棉紗裝在采購棉花的貨輪上抵達南通。當時南通一帶的棉紗需求量很大,即便是大生紗廠開足馬力都隻能滿足一半,這時的蕪湖紡織廠隻開足了兩萬枚紗錠,剩下的萬枚還在安裝當,兩萬枚紗錠的產量,而且還是隻有一小部分,根本對大生紗廠產生不了威脅。

而在得知了大生紗廠對這方麵的擔心後,嚴紹也給張謇寫了一封親筆信——————嗯,應該說是由他口述,然後讓其他人代筆寫的。

沒辦法,作為一個已經用關電腦的家夥,他的那筆字在原來的時代就已經和狗爬差不多了。在這麼一個繁體字的時代,讓他認字還沒什麼問題,寫字的話…

他怕那封信會讓張謇這個狀元出身的老頭,忍不住把信給撕了…

信上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說了一番振興民族工業一類的廢話。剩下的就更簡單了,隻是簡單的說了下對南通市場並沒有什麼興趣,會帶些貨物過去也隻是不想浪費船錢,希望大生的那幫人不要介意雲雲…

這的確是嚴紹心裏的實話,雖說大生紗廠能夠輝煌,完全是因為南通的關係,但對這種已經飽和了一半的市場,他的確是沒什麼興趣。信寫完後,大生的人會不會信他不知道了,反正他也不介意,就算他們不信也沒什麼,他就不信大生的人會放棄南通市場跑到安徽來和他競爭…

“不過,一直從南通購進棉花,始終不是一件好事啊…”

在公司的會議上負責生產和工人管理的柯富輕聲道,這家夥就是陸元鼎介紹來的五個人的一個。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另一個管理層的人搖了搖頭。“安徽雖然也產棉花,但是大多都是本地的土棉,品質拙劣,根本不堪使用,如果不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到南通去購棉了…”

就像剛才那人說的一樣,認真的講,南通的雞腳棉算是在國內地棉花最優秀的品種。日本人到國開紡紗廠後,會到南通收購棉花就是因為‘日本國產棉花纖維短,不適於機械紡織,印棉和美棉則價格太高’,‘通花下美花一等,故最合用’…

這也是為什麼嚴紹會到南通去購棉花,如果說南通的雞腳棉還算能用,那麼安徽本土的土棉就和日本棉花一樣不能用,不過說到底還是陸地棉的質量比較好,所以到了後來亞洲棉幾乎絕跡,產量隻占了世界棉花總產量的4%左右,種植麵積甚至不到2%,而且多在印度這樣的國家。

“那,我們能不能在安徽境內購下一片土地,自己種植陸地棉…”右手托著下巴,想了想後嚴紹開口道。在嚴紹的記憶裏,江淮平原本身就是國的重要棉產區之一,如果能在江淮平原上大麵積種植棉花,將來也就不需要擔心原料問題了。

這的確算是一個好主意,然而聽到嚴紹這麼說後,其他人卻是互相看了看,過了半響才由柯富開口道。

“買地的話到沒什麼問題,關鍵還是應該選擇哪種陸地棉,畢竟陸地棉源自美洲,若是水土不服的話…”

輕搓了下手指,嚴紹讚同的點了點頭。

正因為來自一百多年後,所以他才了解水土不服的問題有多嚴重,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來的國都是因為對什麼都生搬硬套,沒想過是否合適本土的複雜情況才會鬧出那麼大的問題來…

“如果真的要一個一個棉種的去試,那事情可就有點麻煩了…”

————————————————————

求收藏,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