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問題(1 / 2)

開工後嚴紹最擔心的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如果紡織廠在短時間內無法盈利該怎麼辦?也不需要多久,幾個月的時間就夠嚴紹受的了,畢竟現在紡織廠單是從南通進購棉花就需要每天一萬多塊,一個月下來就是三四十萬。而且隨著紡織廠的規模擴大,這個數額還會成倍增長。

幸好嚴紹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工廠開工第一個月就出現了小規模的盈利。不多,但也算是個好兆頭。

能如此也和嚴紹製訂的策略有關,這種策略就是在以安徽本地市場為主的同時,船不走空,兼顧南通市場。把從南通購來的棉花紡成棉紗後,在租船去南通購棉的同時,把紡好的棉紗帶上,如此一來在運輸成本上也能降低許多…

南通一帶的氣候、土壤都適合棉花生長,向來有“種棉賣錢,勝過種稻販鹽”的說法。因為靠近原料產地,大生可以用優惠價格在本地收到最優質的棉花。

另外南通還以關莊布馳名,這種手工織布結實、耐穿、禦寒,深受東北人歡迎,但織這種布需要大量比手紡紗合用的機紗。

張謇的大生紗廠就是從本地收購棉花,紡成機紗後賣給當地的織戶,然後再由織戶織成關莊布,銷往東北。換句話說大生的產品可以就地消化,不用外銷,所以大生產品幾乎不用考慮對外開拓市場,滿足本地市場就已夠它忙的,這也就是張謇堅持了二十多年的‘土產土銷’策略——————當然,這麼做有利的同時也有弊,弊就是它使大生一直沒有能建立起一個外部市場,進入競爭狀態,本地市場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危機,這也是後來大生出現問題的原因。

當時大生紗廠生產的棉紗,僅能滿足當地織戶一半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紗廠後來一直擴建的原因,因此蕪湖紡織廠的棉紗根本不需要擔心銷售問題。就算距離較遠在運輸成本上要比大生高,這些棉紗依舊能帶來很高的利潤。而且南通的工資比上海低,蕪湖的工資則比南通更低,這一部分恰好能彌補運輸成本帶來的問題。

————————————————————

“我說…”見伊萊諾和卡特琳娜為了一個窗簾的樣式,都要評頭論足的討論個半天,嚴紹覺得有些無奈。“你們就不能做些別的事情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兩個人和一些雇來的丫鬟一直都在討論著房的裝飾問題。本來嘛,討論這種問題,在嚴紹看來就算房再怎麼大,一個多月的時間也就夠了。

誰知道有時候兩個人哪怕是為了窗簾的樣式,都能爭論上好幾天,結果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也隻是把臥室和客廳等幾個重要地方弄好而已。

聽到嚴紹的話,卡特琳娜頭也不回的擺了擺手。“行了,行了,你忙你的去吧…”說著繼續和伊萊諾討論窗簾的樣式,伊萊諾則幹脆就當他不存在一樣。

這也讓嚴紹垂頭喪氣起來,在他看來伊萊諾熱衷這些事到沒什麼,但卡特琳娜居然也如此…

“這明顯和你的設定不符啊!”

嚴紹很想這麼大聲的提醒卡特琳娜一下,不過想想這麼做的結果很有可能會是被暴打一頓,最後他也隻能選擇垂頭喪氣的離開莊園。

回頭看了眼明明是屬於自己的宅,嚴紹再次歎了口氣。

他就不明白了,女人怎麼就是對這種事情感興趣。

且不說嚴紹在那裏奇怪,怎麼女人連個窗簾都能研究這麼長時間。

當得知蕪湖紡織廠的棉紗開始在南通銷售時,大生紗廠的幾個股東也都有些慌亂,不過稍後他們卻發現這隻是虛驚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