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麵試(二)(1 / 2)

“別管他,老齊就是個風風火火的人。我們坐下接著說。”石清招呼也站起來的孫純,又跟了句,“對了,你打算什麼時候來上班?”

孫純有些猶豫。他最近才開始享受到他師傅說的“帶薪假期”的好處,實在舍不得病假條上還剩下的一個月。石清沒再逼他,“也不用太著急,你想好了再說。你剛才把和田玉講的很清楚,下次去新疆我也有把握再買上幾塊和田玉了。”

享受到了“撿漏”的樂趣,石清也對玉器收藏產生了興致。

孫純聽罷苦笑,“您也把收藏看得太簡單了,光憑我說的那幾句話,肯定會被騙慘了。學會判別玉器材質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沒個七八年別想出得了師。”

“那我就拉上你唄。”石清一臉的不在乎。

孫純聽得心立刻熱乎起來,他去過一次新疆,隻在烏魯木齊呆了兩天。再者說,那時的他就連石頭和玉都分不出來。他立刻興奮地說:“真的?那我們一定要去白水河看看,還要走走‘玉石之路’,說不定又能撿到寶呢。”

石清也受到他的感染,“對啊,你是專家,我是福將,正是絕配。我們一定要找個機會再去趟新疆。”說罷,兩個人都開懷大笑起來。

這女人笑起來真美。孫純盯著石清那笑得顫顫巍巍的飽滿胸脯,一時不舍得移開目光。興致勃勃的石清沒注意到那一雙色色的眼睛,她繼續說:“那你再講講到底如何收藏玉器?”

孫純本就是個行家,近來又上網看了許多玩家的帖子,更加深諳此道,他整理了一個思路說:“最簡單地講,就是十二個字:遠觀其形、近觀其質、細觀其工。遠觀其形是指觀察玉器的形態,就是它給你的第一印象。不光有古樸的舊氣,還要有鮮活神韻的外表。現代仿品即便在形態上相似,也往往少了真品的神韻。就是行家講的:形似尚可仿,神似不可求。”

孫純又拿起那件玉美人,“近觀其質是說古玉的材質,剛才大致說了。細觀其工就是看玉器的雕工。像這件玉美人的遊絲毛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因為絕大部分玉器就是用器具製造的,看玉器表麵線條的斷麵,是V形或是半圓形的應該是古代器具留下的,而出現U形的多數是現代機器造成的。”

“那要複雜一點講,再看些什麼呢?”畢竟是做這類節目的製片人,石清的求知yu望遠比一般的愛好者強烈。

孫純撓撓頭,“那就更枯燥了,專業的鑒定有這樣幾個步驟:包漿、沁蝕……”

“停,停,停,”石清皺著眉頭打斷他的話,“這些術語我可聽不下去,能不能講通俗些?”

孫純抱住頭想了半天才說:“我是聽一朋友說的,他剛開始收藏時,對這些行話也頗為困惑。於是去請教老先生,此時剛巧走過一個乞丐,老先生就指著乞丐說,你看這袖口、衣領、前襟,包漿有多厚!又指著那張飽經風霜皺紋深刻的臉:你看這刀工!又指著脖子上的老膏汙垢:你看這灰皮!又指著那通紅的酒糟鼻:你看這沁色!”

石清抑製不住地仰天大笑起來,“這回通俗是通俗了,可也太惡心人了。”

孫純的眼睛又被那兩個上下躍動的肥肥的玉兔所勾引,一眨不眨地緊緊盯住。這次的色狼樣沒有再逃過石清的眼睛。

電視台不同於其他新聞單位,沒有同事的合作,一個人很難完成一個作品。所以冷僻孤傲的人在這裏基本沒有市場。在電視台混了十年的石清當然清楚這一點。可是在電視台裏,像她這樣三十出頭的女製片人鳳毛麟角,各式各樣的流言她也不能不防。所以對石清來說,在親和與嚴肅之間如何捏拿,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