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也沒什麼,畢竟是我們自己招賢納士,讓人家掏銀子也說不過去。”李不凡說道。
於是三人,又進一步研究了文比武鬥的具體細節,最後,確定了以量化打分的形式來評定出最終獲勝者的比賽規則。
因場地有限,也為了能選出文武全才,因此隻臨時搭建一座三層高的擂台。
擂台的設計,李不凡參照了前世圓形比賽場地的設計方案,把擂台也設計成圓形,周圍安排座位,中間搭建起三層樓高的擂台,以便能容納更多人,更具觀賞性。
“至於這場地,安排在哪裏好呢?”李不凡不禁問道。
“要容納如此多人,必須是一個開闊之處,最好是一個進出方便,又不太偏僻的地方。”
“那軍營地方夠大,就是不知道合不合適?”林依依建議道。
“不行,軍營裏機密重多,人多眼雜的,一個搞不好,就得不償失了。”李不凡否定道。
“東山腳下有一個跑馬場,是原來陳鎮東元帥訓練戰馬的地方。”徐忠稽說道。
“隨著這幾年戰亂不斷,那個地方早就荒廢了,至今也沒有人打理。”
“那裏有可供四輛馬車並行通過現成的道路,直通東城區繁華之處,地方夠寬,可容納十來萬人,又不太偏僻,很適合搭建擂台。”
“好!那就把擂台搭在這,依依,你配合徐忠稽,負責一下,我讓方奇抽調一千兵士給你,爭取三天內完成。”
“是,主人。”
“這擂台不用太豪華,能用就行。”
“還有,因為這是個新建的地方,最好從東城區到擂台的這一段路,都弄上指示標誌。”
“是,主人。”
林依依雖然答應了下來,但心裏卻迷糊了:“這指示標誌是什麼啊?”看了李不凡一眼,不由得問了出來。
“咋把這給忘了,這個時代怎麼會有指示標誌呢,”李不凡笑了笑。
趕忙解釋道:“指示標誌就是用一張牌子,標明地點,用箭頭告訴人們,隻要按著箭頭指示的方向走,就能到達目的地,明白了麼?”
“明白了。”
“那你先去忙吧。”
等林依依走後,李不凡又跟徐忠稽商討起了如果量化打分,評出最終獲勝者的問題。
最終商定下來,無論是文鬥還是武鬥,都實行百分製。
武鬥比較簡單,總共五場。第一場寫字,會寫自己名字且造詣高超者得10分。
第二場挑戰賽,由主辦方指定擂台選手,能挑戰成功過關者,得10分。
第三場淘汰賽,與自己抽到的對手上場對決,勝者20分,繼續比賽,敗者淘汰。
第四場挑戰賽,根據得分情況,由主辦方根據各選手所得分數進行初步排名,排名靠後者可以向排名靠前者挑戰。
但不可被輪番挑戰,中間至少要間隔一場,給足被挑戰者休息時間。
挑戰成功者占據被挑戰者的位置,挑戰失敗者繼續保持原來的位置,被挑戰者失敗後順序向後挪一位,以最終排名評定分數,最高得分40分。
第五場比賽,則為算術,能解答者得20分,不能解答者不得分,能解答出一定步驟者,可得相應分。
參賽者最終總得分則為五場賽事得分之和,按此評出武狀元。
而文鬥就比較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