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統北方(2 / 3)

“陛下,老臣建議,當接受趙王的降表,一者,趙王投降陛下,也可向世人表明,陛下乃皇室正統,前朝舊王都願投奔陛下,二者,如今我軍缺乏將領,荊王(尤無忌)目前屯兵荊州,但漢中尚無將領鎮守,陛下可命趙王屯兵,漢中”

“是啊,陛下,從降表來看,趙王堅持不了多久了,還望陛下盡快決斷啊”

“不可啊,陛下,趙王若率大軍前來,一旦趙王有不軌之心,那將是開門揖盜啊”

眾人紛紛發言,說什麼的都有。

建龍皇帝也有些頭疼,他還是比較傾向接受趙王的投降,他昔日與趙王一同攻擊雍州宇文尚的時候,趙王也挺用心,盡管知道趙王是為了自己,但趙王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他還是比較相信的。

就在眾人爭吵不斷的時候,文臣後排站出一個中年男子。

“陛下,老臣建議接受趙王的投降,陛下若擔心趙王會有異心,可提出讓老臣前往監軍”

建龍皇帝聞言,心中一動:

“哦?是向新啊!為何不直接收繳軍權”

向新這人,建龍皇帝是知道的,是益州本土頗有見識的人才。

向新整理一下話術,他想在新朝表現一下自己,以求重用:

“陛下,若直接收繳,恐怕會引起趙王的反感,甚至會鬧出兵變,若不接受趙王的投降,一旦趙王魚死網破,恐益州有失,我朝在漢中並無多少兵力把守,荊王如今鎮守荊州,一旦趙王南下,荊王需回成都援助,那荊州也定然不保,當前的平衡即將打破”

“就算一時半會趙王攻不下漢中,那對於我朝也是不小的影響,揚州方麵也可能趁勢起兵,對我軍不利啊”

建龍皇帝聞言,臉上冒出冷汗,不錯,接受也不行,不接也不行,思索片刻,便覺得向新的話有些道理:

“好!向新,朕命你為漢中太守,拜南鄭侯,協助趙王屯兵漢中,以拒韓安”

“向新,傳朕聖旨,趙王爵位改為漢中王,封鎮北將軍,分兵南鄭、陰平”

向新微微拱手,內心大喜,自己的計策被建龍皇帝采納,也被重用。

“喏”

在三方麵各自默認的情況下,趙王,哦對,如今的漢中王率領大軍從岐山道而過,直奔漢中。

韓安這邊也接到申顯道的信件,他沒有怪罪申顯道,沒有怪罪他擅自拿主意,畢竟申顯道的權利還是韓安給予的,日後涼州平定,那申顯道便會隨著韓安回到京都洛陽當他的丞相,而且以韓安的威望,也不擔心會反,不過這事還是給韓安敲了一個警鍾,韓安的威望可以,後世之君呢,他們沒那麼高的威望。

想到這,韓安決定日後要改變一下權力的分布,當下不能亂動,容易傷人心。

不過韓安還是認同申顯道的處理方法,放趙王去益州,也會讓建龍皇帝和趙王互掐。

韓安內心鬆了口氣,若趙王離去,那北方就已平定,畢竟以諸葛武侯的才能,都沒能北伐成功,又何況建龍呢?

韓安內心歡喜,回軍長安。

半月後,在申顯道的監視下,公孫勝等人也離開了隴西,涼州當下也在韓安的手中,隻是尚無人看守。

申顯道和董固也從岐山回來,韓安在長安門外十裏迎接申顯道。

申顯道、董固見到韓安,匆匆上前,行跪拜之禮:

“臣何德何能,能受陛下如此恩寵”

韓安急忙攙扶起董固:

“嶽父是長輩,何況又立如此大功,朕不過是費些腳力”

董固不愧是三朝老臣,雖然平時喊著韓安臭小子,但當著眾人的麵,也是十分給韓安麵子。

“陛下羞煞臣了,禮不可廢,陛下是君,我是臣,陛下當得起如此大禮”

韓安與董固相視大笑:

“好,嶽父過些時日與朕一同回洛陽”

韓安又攙扶起申顯道:

“顯道啊,你與朕是兄弟,又平定西北,功莫大焉,回京後,朕重重有賞”

申顯道再拜:

“陛下天恩浩蕩,臣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韓安攙扶起申顯道:

“走,你我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