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的對壘在泰塔港的城外進行,雙方都沒有明確說要打,但也沒有讓他們撤退。
就這麼一直對峙著,但伯利克軍的士氣顯然更高。龐大的軍隊人數與精良的武器裝備,使他們看不起來自諾爾與泰塔的軍隊,以為一交戰伯利克必勝。
他們在對峙中看著對麵身上的皮甲與手上拿著的棍子,都紛紛嘲笑著諾爾軍的寒酸與弱小。
“他們怎麼穿著皮甲啊,不會是城主沒錢給他們鎖鏈甲吧,這麼窮,哈哈哈。”“不要笑人家,給我們送戰功的怎麼也得熱情歡迎啊。”
第一二集團軍麵對對方的嘲諷怒不可遏,想要用手裏的燧發槍狠狠地教訓他們,但上麵的指揮官卻讓他們保持克製,不能開第一槍。
現在的局麵是雙方誰先動手誰吃虧,無論誰進攻,另一方都可以依托地形進行防禦,就算守不住陣地也能讓對方付出血的代價。
與此同時,諾爾城內部的會議室,正在商討著戰術,以扭轉在兵力上的不足。
伯利克軍的兵力是諾爾軍的兩倍還多,且武器裝備在中世紀已經是頂峰的水平了。
不得不說伯利克的實力確實很強,他們中的大部分士兵都裝備鎖鏈甲與長矛,士官裝備著軍刀,看起來十分的得意。
而且伯利克軍都是真刀真槍的實戰打出來的,戰鬥力比一般的領主軍強。至少在紀律上,相比於其他封建時代的軍隊已經算是作風優良的了。
但諾爾軍也不是吃素的,雖然有一倍的兵力劣勢,但是其良好的訓練與先進的武器可以縮小他們的劣勢。
林諾一直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給伯利克方麵寄信,但伯利克的城主似乎堅持以戰爭的方式解決。
和平的希望破滅,林諾也不墨跡,當即下令由佩斯克主持防禦事務,抵禦伯利克的入侵。同時讓他該退就退,以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為主,不要舍不得陣地。
林諾也下令全麵開動內部的宣傳機器,指責伯利克的野蠻行徑。城內的百姓看到宣傳的內容,一時間民意高漲,紛紛湧入征兵處或者加入工廠從事生產工作。
諾爾內部的生產力大幅提升,軍隊數量也有了顯著的改善,從原先的17個預備團擴充到26個,平時在後方訓練,一旦陷入危機的情況會立刻投入戰場。
軍工廠全速生產燧發槍與火繩槍,短短一周的時間就產了7564支燧發槍與3987把火繩槍。燧發槍完全足夠第一第二集團軍裝備了,預備團則是裝備火繩槍。
第一第二集團軍麵對挑釁不為所動,在原定地點構築防線。隻有幾個不知死活的敵軍士兵近距離挑釁被擊斃。
四天後,雙方的對峙已經全麵升級,一直有小股敵軍不斷騷擾第5團,但對方的指揮官似乎並不打算幹預這件事,甚至還給予獎勵給騷擾的敵軍。
我方第五團團長忍無可忍,在第二天敵軍前來騷擾之際指揮士兵擊斃了前來的18名敵軍。事後還覺得不過癮,決定用擲彈兵連給他們好好上一課,用七枚手榴彈把剩下的27名敵軍給結果了。
這一行為遭到了上頭的默認,所以他們也並沒有受到什麼懲罰。隻是被象征性的批評教育而已。
但是敵方的指揮官克萊頓卻上頭了。看到自己的士兵被殺,憤怒的想要發兵進攻,一旁的軍師連忙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