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朝感激道:“謝謝先生的提醒!弟子一定將先生的話銘記於心!”
李耳點了點頭,“很好!陛下一定要記住,道才是我們的本性,我們一定要死死地抓著道不放,千萬不要讓自己離開道。這世間修道者多如牛毛,可真正得道者卻少如鳳毛麟角,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很多人無法守得住道。守住道看起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卻很難,世間沒有多少個人能夠做得到。人心太容易被外物牽動,總是喜歡追逐新鮮刺激的外在事物,以至於讓自己的心不斷地偏離道,這就是很多人無法得道的原因。人若能一直守住道,能夠做到念念不離道,道又怎麼可能會拋棄他?可是人就是做不到,人就是喜歡與身體認同,不喜歡與道認同,人就是喜歡著眼於外物,不喜歡安住於當下。道是我們幸福的源泉,我們想要幸福為什麼不與道認同非要與身體認同?人心非常浮躁,道看不見摸不著,這使得毅力不足的人很難堅守在大道上。所以,世間那些能夠做到須臾不離道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聖人。畢竟這些人太偉大了,他們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能不偉大嗎?”
姬朝抱拳道:“先生的教誨,弟子一定謹記在心。弟子一定會死死地抓著道不放,做到須臾不離道的!”
李耳感到很欣慰,“很好!陛下有如此的決心,道自然不會舍棄陛下,祂一定會來成就陛下的!”
姬朝停頓片刻,依依不舍地說道:“先生……弟子實在不想離開你,不如你跟弟子一起去楚國吧!弟子會想辦法將你的書傳於後世的!”
李耳搖了搖頭,“陛下的好意,我心領了。可是我不能去楚國,因為那不是我的道路,我的道路是去往秦國。”
姬朝有些失落,“既然先生都這麼說了,弟子也不阻攔先生了。隻是……弟子實在舍不得先生離開。”
李耳讚歎道:“陛下真是個有情有義的好男兒!其實我也舍不得陛下,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聚散離合乃自然規律,我們不必過於執著。”
姬朝點了點頭,“弟子此生能遇先生,真的是三生有幸!能聽先生講道,弟子更是感到無比榮幸。弟子一定會記住先生說的每一句話,一定會好好修道的!”
李耳微笑道:“陛下願意聽我講道,我也感到很榮幸。陛下沒能完成先王遺願,沒能從劉單兩家手中奪回政權也不必太在意。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失去未必是壞事,得到未必是好事。我曾經說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絕非虛言。陛下隻需要保持一顆不爭之心,自然會得到天助的!”
姬朝感激道:“謝謝先生!弟子想明白了!既然一切都是天意,弟子便順應天意,不再逆天而行。先生,真的非常非常感謝你,沒有你,弟子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弟子明日就要離開了,先生一定要多多保重!”
李耳點了點頭,微笑道:“好,陛下也要多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