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燒豬頭(2 / 3)

其實根本沒看過的李英不得不解釋:【其實,我有個同學,他爸爸有一些奇書……】

042:你最好真的有這麼個同學!

這事得追溯到高一那會,青春期躁動加上學業不緊張,一時間偷看課外書成風。下課鈴一打,各位同學都埋頭偷看藏在桌洞裏的書,女生看言情,男生看武俠,還有一小撮看奇書。個人擁有的課外書畢竟有限,一個人看總少了些樂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後來就發展成同學間互相借閱。當然了,不管是看哪種課外書都是老師明令禁止的,被抓到輕則書被沒收,重則還要被公開批評。在各種突擊檢查加嚴厲懲罰下,一時間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樸素的底層人民總能想出些奇思妙想。不知道是哪個天才想出了一招——把書拆了,分開看。這樣老師抓到也不知道是什麼書,也不至於一整本被沒收。

大概就是把一本書拆成若幹份,分別編號。a同學看完編號01傳給b,b看完傳給c再看a同學傳給他的02。等不及的也可以不按順序看,比如看完08看06。諾蘭直呼內行!同學們無不拍案叫絕,這裏頭唯一的受害者大概就是被拆的書。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班上那位拆書狂魔,人送外號“拆哥”。那會大家的閑錢不多,大部分同學還是舍不得拆書的,選擇鋌而走險看全本的大有人在。而我們的拆哥總能無私奉獻各類奇書,這都得益於他有個好爸爸。

拆哥的爸爸也是個奇人,人過中旬唯有一愛好——買書如癡。根據拆哥的說法,他爸買書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當裝飾品塞滿書架的,有種買了就算看了的唯心主義。既然是裝飾品,就不用講質量,大抵都是些粗製濫造的便宜盜版書。這也解釋了拆哥為什麼舍得拆書,而每次帶來的書又為什麼一股怪味,紙張粗糙還總有錯別字。

拆哥今天帶一本《基督山伯爵》,明天帶一本《追女孩情話一百篇》,涉獵甚廣。

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帶來一本書,沒有封麵,書被悄咪咪拆成了很多份,拆的很碎,力保全班男生人手一份,作為男生一份子的王文文也分到了一份。大家也知道李英和王文文沒分開以前好的就連體嬰一樣,孟不離焦,焦不離孟,自然也就看到了分給王文文的那份——編號023。

看編號不難猜,是第二十三回。

小說開頭寫因為過年西門慶不在家,孟玉樓和潘金蓮跑到李瓶兒房裏下棋,孟玉樓提議要不賭點彩頭?潘金蓮馬上附和:“賭!五錢銀子,三錢買金華酒,二錢買個豬頭,叫來旺媳婦燒豬頭給咱們吃,都說她燒的好吃,隻用一根柴,燒得稀爛。”

李英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西門大官人和潘金蓮的名字如雷貫耳。當時她就意識到,拆哥這哪是樂於助人,分明是想拉全班同學下水,來一個法不責眾。

講道理,意識到那不是她那個年紀該看的書後就應該懸崖勒馬及時收眼不看了,但架不住她實在好奇,那個豬頭到底有多好吃?怎麼燒的?秘訣是什麼?這幫姑娘怎麼跟幫梁山好漢似的聚在一起喝酒啃豬頭?

李英耐著性子往下看。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小說對豬頭具體的做法描述的頗為潦草。——“起到廚灶裏,舀了鍋,把那豬首蹄子剃刷淨,隻用的柴禾安在灶,用碗油醬,並茴料,拌的當,錫古子扣定。那消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脫化,五味俱全。將大冰盤盛了,連薑蒜碟兒,用方盒拿到前邊李瓶兒房裏。”

這段描述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錫古子”,二是“柴禾”。後者很好理解,一根柴燒小火慢燉。前者就很陌生,李英查了查,“錫古子”是指有上下蓋能扣起來的圓鼓形錫鍋,結合後文的“扣定”,大概就是個古代版的密封壓力鍋。

有點無水鑄鐵鍋料理的意思。

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抽象,像是講了什麼又好似什麼也沒講,也許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好在後來清代的《調鼎集》和《隨園食單》裏記錄了更具體的做法,總體上跟宋惠蓮的做法大同小異。補充了一個更關鍵的細節——隔水慢蒸。

三者一結合,大致做法初現雛形。

什麼人會在小說裏研究菜譜?還是那種香豔的小說。這就好比一個絕世大美女把衣服脫了露出光潔如玉的後背,有人來一句“這背真好,適合拔罐。”

反正042懷疑宿主肯定還看了點別的什麼。

【我隻看了宋惠蓮燒豬頭和豬蹄,一個豬頭,四根豬蹄,配金華酒!】李英跟係統保證,【後麵就沒看了。】

細節對得上,042將信將疑:【真的沒看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