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章 饞魚燈(3 / 3)

直到有天舍友請她帶早飯,要了份糯米雞,她興高采烈跑去窗口點糯米雞,以為會是電視裏包著荷葉的糯米雞,結果是一個油炸過的糯米團。她還以為是窗口工作人員拿錯了,反複確認了幾次,氣得對方以為她是來找茬的。

李英滿腹狐疑帶著糯米雞回去了。她想這個糯米雞可能為了方便學生吃隻是沒包荷葉而已。她把糯米雞交給舍友,看著對方小口吃著。

李英問舍友:“裏麵是不是有雞肉?”

“沒有啊,是香菇筍丁五花肉。”舍友看李英伸著頭一直好奇張望,怕她不信還把咬過的糯米雞遞過去讓她看內餡。

李英聞到濃鬱的肉香,確實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李英更疑惑了:“糯米雞怎麼沒有雞?”

舍友回她:“老婆餅也沒有老婆啊!”

“那它為什麼叫糯米雞?有什麼由頭嗎?怎麼跟廣州的糯米雞不太一樣?”

一連串問題下來,李英的舍友傻了,對方一個也回答不上來,就指了指李英的玉米說趕緊吃吧,一會冷了不好吃了。

套用李英父親的話就是——“玉米這麼大一根怎麼也堵不上你的嘴?”

李英聽說舍友背地裏吐槽她很奇怪,帶個飯能提一堆問題,自己買一個嚐嚐不就知道了。她也不在意,跑去網吧上網搜索為什麼那個糯米團為什麼叫糯米雞,她看到一個有趣的說法,是說糯米團油炸後表麵金黃又凹凸不平很像雞皮。

李英回想了一下,確實很像。

“武漢的糯米雞沒有荷葉,也沒有雞。是油炸過的糯米團。”李英一邊解釋,一邊挖了一勺糯米,半勺雜豆平鋪在芭蕉葉上。她停下動作,等王先生也學著鋪好糯米和雜豆。“據說是因為油炸過的外殼很像雞皮,我覺得也很像。”

“好吃嗎?”

“我沒吃過,油炸的,應該很好吃。”李英吸了吸鼻子回憶著那個氣味,“我猜就是油炸鹹肉粽的味道。說到這個,我們先包鹹粽好了。”李英又把一個鹹蛋黃夾在糯米上,“等下再蓋一層糯米和雜豆就好啦,”

“粽子可以油炸嗎?”王先生跟著夾鹹鴨蛋,鋪糯米。

“可以,浙江就有油炸粽,當然是去了粽葉炸的。”李英回憶了一下看過的那些吃播,“可別問我好不好吃,我也沒吃過。有機會可以一起試試。”

“好。”王先生點著頭,手上也把糯米和雜豆鋪好了。

“現在到了最關鍵的一步,先把芭蕉葉對折,包成圓柱體,保證左右不會漏米。”李英一邊解釋一邊放慢動作做著示範,“把底端的粽葉往右邊扭一下,扭成蛋筒卷屁股那樣,再把屁股尖往裏折一下,上麵也跟這個差不多,反方向扭一下,折一下屁股,確保上下都不會漏米。”

“再五花大綁!”李英左手握住粽子右手拿過棉繩飛快纏繞,“大功告成!”

王先生果然心靈手巧,一下子就學會了,除了綁繩時候慢了點,成品粽子有棱有角,下鍋也不會散。

李英忍不住誇獎道:“一學就會,你好聰明啊。”

王先生被誇得不好意思低下頭小聲道謝。

“再包個純米粽,蘸白糖吃。”李英把剩下的糯米和雜豆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可惜沒有紅棗,也來不及做豆沙泥了。不然加在裏麵做甜口粽才好吃,還能加核桃仁之類的。哎呀條件有限,先湊合吃吧。”

“都說南甜北鹹,粽子偏偏反過來。”李英一邊包一邊碎碎念,“西安有種蜂蜜涼粽子,古代可是上過‘燒尾宴’的,粽子不是一整個吃,是切成薄片再淋上蜂蜜,跟玉片撒上了琥珀似的。”

王先生鋪著糯米捧場道:“聽起來很好看也很好吃。”

兩個人很快又包好一大一小兩個純米粽。炒了魚毛,包了粽子,好像不煮點帶湯的差點意思,李英想喝胡辣湯,可惜沒泡海帶也沒千張,思來想去還是泡點豆漿算了。

把粽子放上鍋蒸,李英就跟王先生商量要不要擴建廚房的事,兩個人嘰裏咕嚕討論了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