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成長(1 / 3)

爺爺又喝醉了回來了,手裏還拿著酒瓶,祖父一邊罵“喝點貓尿,你看看你,誰像你啊”一邊扶著爺爺進屋,奶奶也是一臉嫌棄,打來一盆水,幫爺爺擦臉手,還給他洗腳,畫麵是有些不太美好,尤其是在舊社會,女人都是沒地位的,洗好兩個人把爺爺扶上樓睡覺了。

類似四合院的房子,坐西朝東,一個院子裏住了爺爺的弟弟一家三口,兩間房子,我們一家四口,還有叔叔家一家四口,還有爺爺奶奶,祖父住在另外一個院子裏,不大的院子裏特別的熱鬧,那時候窮嘛,女的沒讀過什麼書,還有些封建思想,好像關係不是挺好好,媽媽和嬸嬸(爸爸的兄弟媳婦)的關係也不好,也不怎麼說話,兩妯娌不是很好,奶奶和她的妯娌也是,很少交流很少說什麼。那些年的棒打鴛鴦帶現在這個社會早就行不通了,爺爺和奶奶就是,我記得奶奶和我說過一次,那時候是騙婚,為什麼這樣說呢?去家裏提親的時候,說的是自己家日子還算好過,有裝米的櫃子,有多少糧食說媒的還說爺爺多能吃苦長得很可以,父母就答應了,那時候的婚姻結婚前都沒有見過這個要結婚的對象長什麼樣,還是結婚那天才看見。那時候結婚好簡單啊,給了兩鬥米選了個日子,大早上就迎娶回來,做客也隻是最親的人一兩桌,祖父怕退婚,在村裏借了裝糧食的大櫃,那些年每一家都有一個,上麵是蓋起拿掉的蓋著,下麵很深,可以屯很多糧食,借的桌椅,簡簡單單就算結婚了,等著結婚十多天過了,又把這些借來充自己的東西給還回去,所以啊,奶奶在回憶起她怎麼來這個家的時候,覺得全是欺騙,她特別固執沒讀過書,特別不講理,自我為中心太嚴重,雖然忍氣吞聲的過著,可心裏還是有這道坎過不去,尤其是現在爺爺經常喝酒喝多了,她更加的恨父母和兄長給她選的這門親事,耿耿於懷,我也終於知道了為什麼每次看見她,她都是一臉愁容,從未笑過。

心裏苦的人真的笑不出來,連笑這個動作都學不會

可能那個時候恨很早就在奶奶心裏掩埋了,不單單是因為包辦婚姻、人不勤勞踏實,還有感覺不到的關心和愛意。印象中奶奶會給我們進一些封建社會的習俗,裹小腳,她本來也是裹的小腳的,但是她嫁來這邊沒人像在娘家一樣叮囑她,裹小腳也是很痛苦的,腳上的骨頭都變形了,太小的腳基本都幹不動活,腳板太小,連簡單的做飯做家務多走走都特別累,所以我記事都沒見過奶奶裹小腳,不過她的腳看得出來確實是裹過,特別小的。吃飯的時候女的不能上桌吃,隻能躲在廚房吃,不能背對著男的,尤其是不能屁股對著男的,男女的衣服要分開曬,不能一起洗,不能對男的大聲說話,可見舊社會的這些思想行為,有多扭曲。

有一次下大雨,奶奶洗的衣服曬在院子裏,是用三根木條綁一起,兩個放著搭一個棍子,那樣曬的,下大雨,爺爺看見了,他都沒收回來啊,任雨淋濕衣服,他的觀點裏,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了,那時候的思想的守舊真的把男人慣出了很多壞毛病,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什麼都是男人說了算,女人沒有發言權,差了一句嘴還要說教半天,直接就是不敢回嘴不敢反駁,這種情況一天天的累積,開始的時候,兩人會晚上睡覺的時候,在樓上吵幾句,可爺爺每次都好像喝多了,也許是酒精的作用,也許是那個年代給他的權利,他總是聲音很大,那時候我們還很小,就悄悄的問問爸媽要不要去看看她們吵什麼?爸爸說不用管她們的事,吵一下就好了,所以經常晚上聽到她們吵架也習以為常的,就是這些小小的舉動其實在以後兩人的日子裏埋下伏筆。

記憶中的爺爺不僅僅貪玩,懶,生活上很隨意,很自私,活得很通透自我。他會在半夜四五點的時候,起床去找菌子和雞樅,他回來了,我們都還在睡,他早上起得早幹活,中午在家睡覺,下午又去地裏幹活。十歲那年,我們家早就分家了,所以吃住都不在一起了,可爺爺還是個溫暖的人,對姐妹四人挺公平的,挺好的。有一次,他去趕集回來,買了用米做的那個圓糖,每人一個的,不能多拿,他去趕街就是喜歡逛,也不買什麼,基本每個街天都要去,後來還帶點菜啊,肉啊,小零食什麼的,那個年代的節約,好像是印在骨子裏一樣,每家每戶都不例外,每次爺爺穿戴整齊回來,都飛奔著去找他,知道有好吃的,不管是什麼他都會帶點回來給我們,小孩子嘛總是很饞的,那時候的沾沾糖就是我們向往的,是用一塊紅紙包裹的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還是很特別的,就是很粘呀,很多潤物細無聲的愛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記住,糖的味道也好,菜飯的味道也是,還有他的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