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父因為家鄉搬遷,老屋損毀,便再次踏上了背井離鄉的腳步。
對比上次外出,不僅個子有所變化了,更多經驗閱曆都在成長。這次三姑父跟著經常外出務工的工友去了杭州的織布廠。
當時的中國經濟在經曆飛速的增長,南方各行各業都在大量的招工,製造業更是雨後春筍般的崛起。
高額的工資,城市的誘惑,新鮮體麵的工作。這些都成了農村青年務工不可拒絕的理由。農民一年的土地收入不抵一個月的工廠工資,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形成。
因為是老帶新,三姑父去到後,很快就辦理了入職,搬進了廠區宿舍。六人間的上下鋪,豐盛的員工食堂,幹淨整潔的環境,三姑父對此還是非常滿意的。
再回想幾年前的暫住證驚魂一事,更是感觸頗多啊。所以這次三姑父一來就打聽好了暫住證的問題。廠裏統一的進行辦理,且不收取費用。
三姑父剛來,因為不會相關業務,所以最初隻是做做搬運和打包這類體力活,對於在陽光下幹慣了重體力勞動的三姑父,這在廠房裏,風吹不著,雨淋不到的搬些包裹,封個袋子什麼的簡直太容易,更何況一個月還有1000多的工資。
每到吃飯或者休息時,還能看到許多青春靚麗的女工友,穿梭在廠區。還有不少人都談起了戀愛。隻是那個時候的戀愛相對還比較保守,不會有太多的肢體接觸,起碼在廠區裏拉手這樣的事情看到的不多。
三姑父這樣在廠裏待了近兩個月了,開始跟著分配的師傅,學習著裁布,印花,倒也舒服。慢慢的跟工友混熟了,也學會了喝酒,休息時也會跟著工友們,去廠區附近的夜市,或小攤位,喝上點兒酒。
這年中秋,廠裏大搞中秋晚會。
每個車間都需要出一個節目,三姑父被車間喊著去搞大合唱。天哪兒,這些隻在電視裏麵看到的熱鬧的場麵,三姑父哪見過啊。
但是硬著頭皮也得上啊,雖然還是很靦腆。
剛開始三姑父也以為隻是隨便唱唱,沒想到廠裏還專門請了老師,教他們站姿,發聲,唱曲。所以每天工作時間就由10個小時,減少了一個小時用來排練。對此三姑父還是很滿意的。
就在合唱隊第一次見麵會,相互介紹的時候,三姑父注意到了一個和自己來自一個地區的老鄉。劉蓮。沒錯就是三姑了。
三姑比三姑父大兩歲,來廠裏的時間也久了。因此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也是很落落大方的。那個時候普通話沒有現在這種普及程度,五花八門的鄉音在一起聊天時,顯得是尤為熱鬧。
三姑父自我介紹完,三姑還帶著兩個姐妹過來打了招呼。
“張龍,你是那個鎮的?”
“額,臨泉張樓,”
“就在俺們隔壁鎮,離得近,回頭回家可以一起”
“嗯,嗯”
這個老實巴交的男孩子,哪和女孩子說過話啊。僅僅兩句簡單的問候,便臉紅到耳根。雖然都在一個車間,可一個車間也有進百十號人。平時除了工作需要,和一個線的同事們說說話。其他同事,三姑父更是連臉都記不清。
故事總有開始啊。這次活動後,也不知道後來是誰追的誰,反正最後倆人在一起了。
當時哪個工友要是破單了,那勢必少不了同事們起哄的祝福。起碼請一頓酒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