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的歇斯底裏,讓李強心痛不已。
但是事已如此,又有什麼辦法呢。李強愛孩子嗎。當然愛。
1996年,家裏僅有的幾畝地,打出的糧食,上交完糧站,剩下的幾袋子麥子,連吃飯都是問題。
到了上學年紀的李永輝,連20塊錢學費都拿不出,嚷嚷的不去上學了,自己也去種地。李強聽著是多麼心酸。
在村裏的窯廠,幹了半年,也隻夠日常吃飯。哪有多餘的富足啊。
不得已,31年沒離開過鎮子的李強,也跟著村裏人,帶著老婆,離開年邁的父親,離開正是需要家人陪伴的兒女。遠走他鄉,謀求一份活路。
可90年代的務工之路哪裏容易呢。揣著家裏湊的五十塊錢,來到高樓林立的陌生城市。
既無傍身之技,也無謀生之門。從幹苦力,到撿破爛,再到擺攤,無數次的冷眼相對,無數次的追趕跑路。
有了一點能力後,把兒子接來,怕吃的喝的比不上人家城裏孩子,更加拚命的幹,雖然每次回來都隻能看見已經睡著了的孩子,但心裏還是滿足的。
在家的女兒,怕遭人欺負,怕吃不上零食,怕沒好衣服,每個月掙得錢,都往家裏打著,為了聯係孩子,還給家裏裝了電話。
條件慢慢好了,孩子也慢慢長大了。但兒子不再親近自己,女兒更沒有父母的概念。
叛逆,頂嘴,打架,談戀愛,逃課。這一切現在看著多麼無奈。
這樣的現狀何止李強一家呢。
我所在的村莊,在那個時候,幾乎家家都是留守兒童,一群無知的小孩,在一起模仿著大孩子的行為,模仿著影視作品的江湖義氣。打架鬥毆,逃學戀愛,屢見不鮮。
80後一代,進入高中門檻的,屈指可數。95年以前的,也差不了多少。往往不等長大,就已經走進江湖了。
小的時候,每到春節,看著穿著光鮮亮麗,打扮時髦別致的務工青年。
操著似乎高級的非家鄉方言,拿著大大小小的帶輪行李箱。裝著各式各樣的新鮮玩意兒。
走在回村的路上,大家都熱情的向他們打著招呼,詢問著發了多少財。他們瀟灑淡然的一笑。猶如明星下鄉一般,那是何等的羨慕。當時就想著趕緊長大,像他們一樣趕緊出去打工。
如果不是家裏同樣有外出謀生的父親的勸解,我想初中後,我也加入了這個退學大軍了。
李強在外人眼裏成功的,能說會道,生意興隆,有車有房,甚至自家兄弟都勸解到,小孩不上學就不上了,你也養的起。
可事情畢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孩子們至今的狀態是李強最大的心病。
為了防止女兒做錯事,李強帶著李明霞也去了自己做生意的城市。重新給其報了個學校。
李永輝還是一如既往的吃喝玩樂。無所事事。周邊勸道李強的老婆,孩子結了婚有人管著就好了。建議讓李永輝早早結婚,收收心。
李強夫婦一想也對,有了壓力有人管,就會好了。可李永輝女朋友不少,真人讓他找一個結婚。反而被李永輝呲笑起來。結婚,別開玩笑了,他可不想結婚。
李強一想也是,李永輝交往的女朋友,自己也撞見過幾次。不是紋龍畫虎,就是抽煙喝酒,滿嘴髒話的。哪一個做自己兒媳婦自己也不會同意,雖然自己的兒子不是多好,但絕不允許這樣的女孩做李家的媳婦。
日子在這樣的雞毛蒜皮中流走,李強也從96年外,出來到這座城市也16年了。李永輝23歲,李明霞19歲。
很遺憾 李明霞來到城裏也僅僅讀到高一,便被開除了,原因上課談戀愛,睡覺。之後去了奶茶店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