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強往事(1 / 2)

孫儷替三姑不平的同時,又無可奈何的歎息著三姑的命運。

可是世界不就是這樣嗎?沒有那麼多心想事成,也沒有那麼多一帆風順。

生活終是在間斷性的變化與常態化的平淡中,不斷向前的。隻不過這些常態化的平淡,有人是美滿幸福,有人是苦難纏身。

而這些間斷性的變化才是生活多姿多彩,人生悲歡離合的方向轉折。

這一生美好也好,苦難也罷,終歸在這場稱作生活的演出中,回歸自然,趨於原點。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因為三姑的忍讓,流言依舊繼續,隻是沒有了最初的熱度。不過也是如此,當你越重視這些流言蜚語試圖反駁之時。

造謠者也喜歡越用一個又一個謠言去反駁你。反而無視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說到李強,早年也曾外出務工過,在南方城市販賣青菜,最好的時候也包過幾個學校和飯店,買了兩套房子和車子。

兩口子做生意能說會道,凡是在他們家買過菜的,隻要來過一回,便能記住人家,後來隻要再看見這人,李強夫婦都會主動打招呼,並且再買菜的時候順手送上些辣椒,小蔥什麼的。

這樣李強慢慢從街頭流動商販,搬進了中心菜市場。

每天夜裏李強開著車,去蔬菜批發市場選菜,拉菜。

李強愛人在市場早早擺菜出生意。

憑借倆人的勤勞和靈活。

這樣在九十年代很多剛外出務工的人裏麵。李強成了最早買上手機的人。家裏電視,洗衣機,摩托車也都是村裏頭一份。

而李強和很多剛外出務工的人一樣,務工前,家裏留了一兒一女。兒子李永輝,剛滿7歲。女兒李明霞剛滿4歲。正是學習知識,積累認知的時候。

但礙於生計隻得將兩個孩子托付給家裏老人。每月固定給家裏打錢,以照顧家裏開銷。這樣在奮鬥了三年之餘。

生活稍有好轉,李強便先把李永輝,接到城市。

花錢找人進了當地的小學。但因為在老家養成的好動,調皮的狀態。加上學習不集中,剛進城市的李永輝,壓根跟不上課。

所以在進入城市上學時,在老家已經讀了三年級的李永輝。不得不退一級,從二年加開始上起。

可想而知,在鄉村,追著日落跑出滿身大汗,趕著星光累到腿腳發軟的自由少年,恍然麵對著車水馬龍,霓虹閃爍。是怎一種手足無措。

城市裏的一切都如此新鮮,穿著鮮豔的同學,琳琅滿目的商品,新奇未知的事物。無不在改變著他的認知。

而與這一切唯一不同的就是,父母還是那麼老土,死板,眼裏永遠隻有進菜,賣菜。

而從村裏到了城市除了和父母住的近一點兒之外,其他好像也沒有改變,早上還是一個人去上學,晚上還是一個人放學。每天父母留在床頭的幾塊錢就是父母在身邊的證明。

偶爾自己休息時,去了菜市場除了枯燥的等待,就是菜市場獨有氣味不停盤旋。

這樣李永輝小學畢業了,不出意外,他的成績一直在最後幾名徘徊。

而忙於生計的李強夫妻,除了打罵之外也不會別的方法了。

按照李永輝的這個成績自然沒辦法讀初中,李強隻得又花錢找人給他搞到一私立初中,去上學。高昂的學費不說,關鍵李永輝此時已不是那個剛從村裏走出來的小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