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父剛走的那天下午,馬書記就去了三姑家。
此時的三姑還在活動板房搭出的廚房裏忙活著。
“在家呢!三妹”馬書記笑盈盈的走進被油煙熏的發黑的廚房內。
“哦,嫂子來啦,你看我這屋裏亂,走,去堂屋坐。”三姑慌忙放下手裏的活兒,把馬書記引到堂屋安排坐下。
馬書記坐下打量一番後,寒暄道,“我大伯現在身體還好吧。”
“好啥啊好,還是那樣,天冷我這房子漏風,凍的受不了,在那屋躺著睡了!”三姑自然的說道。
“年紀大了,可得注意保暖,馬上過了臘月就好了。”馬書記說道。
“我看你和我兄弟早上就出去了,兄弟沒在家啊”馬書記繼續補充到。
“走了,回廠裏了,說廠裏活兒多,我讓待兩天,他不願意,非要趕緊去,就隨他了。”三姑無奈的說道。
“好,這兄弟肯幹,你們娘幾個後麵肯定享福。”馬書記麵帶微笑的說道。
“唉!享啥福啊!你看這屋裏小的都住不下,還漏雨,這不他還是想著多掙點兒,把房子修修,這小孩也大了,放學回來也沒個住的地!”三姑歎口氣說道。
“哎,光顧著敘話了,都沒給你倒茶喝,你看我這事兒做的。”三姑說話間站起身,要去條幾上拿茶瓶倒水。
“沒事兒,沒事兒,別忙三妹,吃過來的,不渴不渴”。馬書記見三姑起身倒水,便也跟著起來攔住了三姑。
三姑見這架勢也就順勢坐下。
“我今天聽李豔說了,說你要蓋房子,所以我專門來看看,看有沒有啥嫂子能幫上的!”馬書記坐定後拍了下三姑端放在膝蓋上手,隨即說道。
“那就勞煩嫂子操心了,現在也沒啥大的問題,還在考慮蓋什麼樣的,到時候再看吧”。三姑順勢抽出被馬書記搭在手下麵的手,隨即說道。
“好啊,三妹。現在申報蓋房,年前人數還是挺多的,每個地方也都有指標,到時候你考慮好了再跟我說,我來幫你提前拿審批”。馬書記淡淡的說道。
“這個審批很麻煩嗎?”三姑問道。
“主要這個老房翻修,要符合幾個材料,也沒啥麻煩的,咱們自己家人,關起門來說,再麻煩我這也優先給你交這個材料,放心吧。”馬書記誠懇的說道。
“哎喲,那就太麻煩你了,嫂子,要不還是咱一家人親呢”三姑笑盈盈的衝著馬書記說道。
“我就過來看看,回頭有啥事你說,家裏來的親戚還沒走呢!我得回去看看,有啥事情你說啊”馬書記邊說邊順勢起身,自顧往門外走去。
“好,嫂子,那有事你就先忙,回頭有啥事兒我再跟你說,這事兒讓你費心了,還單獨跑一趟。”三姑也沒挽留便起身送馬書記出了門。
馬玲書記走後,三姑又切回之前冷板的臉,進了廚房。也不知道忙活些什麼。
此時二爺劉勝臣家裏,寬大的一樓客廳裏。
劉勝臣的大兒子劉從嚴.
二兒子劉從富,二兒媳婦,梅英。
小兒子劉從強以及他的媳婦李豔,都各自玩著手機,或歪坐在椅子上,或依靠在門框。
劉勝臣蹲在門口抽著煙。
馬玲進屋後,李豔就率先迎了出去。打聽到情況。
馬玲轉述了這次和三姑的聊天情況。
李豔撅著嘴諷刺道“哼,一毛錢都沒有,蓋啥房子,回頭閨女嫁出去,蓋了房子啥用。”
劉從強隨機補充到“回頭就不能讓她蓋,這是咱老太留下來地兒,讓他們住就不錯了,想蓋房子,沒門。”
一家人聊了許久。
老二家媳婦梅英催促起了自家男人回了家。
老大也和馬書記告別二爺劉勝臣後便也離去。
初五早上,大娘一大早便又急匆匆的來了我家,絮叨著,說這次三姑蓋房子,恐怕難。
因為她聽說,村裏不會給她批材料。
還說三姑家也沒有錢去把這件事情辦成。
最重要的,二爺一家子幾個男孩還都沒有宅基地呢!估計到時候免不了一番爭吵。
很遺憾三姑蓋房子的事情,我怕是沒有時間看其後麵的發展了!
務工一族向來都是以常年連軸轉的勞動,來維護基礎活著的條件。
隻能在短暫的假期裏才能清空哪顆忙碌機械的心,但這假期往往少的可憐。
想要有一絲留給自己的空閑,就會瞬間麵臨著來自工作不穩,家庭不順的風險。
所以世代耕種的民族在今天看似很多人從烈日炎炎的土地上脫離,實際上隻是換了個方式在苟延殘喘,目的也是一樣,去解決一日三餐。
而我也一樣,工作以來何曾看到過老家連續十天的風景呢!
初五下午,收拾好東西,鎖上門,在一陣鞭炮聲中,也再次告別家鄉去了謀生的地方。
而三姑蓋房的事情我還是一直放在心上,不知下次回來是不是能看見她得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