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消息傳出(1 / 1)

那天的風很大,三姑自己爬上了那漏雨喝風的房頂,一塊瓦一塊瓦的去拆除那破敗不堪的房屋。為新房子的建造做出了第一步的動作。

三姑,本名劉蓮。上有兩個姐姐,排行第三,婚後因是招婿,故一直生活在本村,居住在其父母留的老宅,和父母愛人孩子同住。

去年年節剛過,也許是臘月初三吧,三姑來我家串門,和爸媽聊到,她打算建新房子了。

一來兩個女兒,大的高一,小的也初二了。二來,體弱多病的大爺,也就是三姑的父親,按輩分我喊大爺的,常年臥床,自己和打工回來的愛人,常常麵臨無處安睡的局麵。

僅有三間的磚瓦房,已經遠不能承受一家人的生活空間了。

爸爸家中排行第二,年齡比三姑長幾歲,打小又是一個村的前後鄰居,故三姑稱之為二哥。

爸爸和三姑雖然不是親兄妹,但一個村裏的,往上幾代也都是一家人,也就是一個門裏的。平時走動的比較勤,因而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親密的。

爸媽和三姑家之間有個什麼事情也都會相互幫襯。

爸媽在聽到三姑的說法後,也很是讚同,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跟大人一起睡,現在眼看,三姑家的兩個女兒在個頭上都遠超三姑了,也實在應該有自己的房間了。

況且三姑家的丈夫,一年到頭也就過年回來幾天,沒個休息的地方的也不是辦法。

於是順著這個話題他們又嗑著瓜子聊了好久。

也許是這幾天,走親戚的量太大了,十分疲累的我就早早去休息了。也不知道後麵他們關於建房子的事情聊到哪一步了。

畢竟每天走四家以上親戚,開著車帶著幾乎固定分量的禮物,走到一家,禮物放下,象征性的喝點兒茶水,抓把瓜子,和不太熟悉的親戚客套兩句後,便匆忙轉身走向下一個親戚家。

第二天,還在睡夢中的我就被一陣走親戚前要放的鞭炮聲驚醒。

因為在我的老家,臘月裏,隻要走親戚,開飯,或者來客人都會放一掛小鞭炮,表示祝福。

雖然到現在我也不清楚這種行為的具體意義。

但是這個聲音在每個年節的日子裏,是都會出現的必備節目,這個鞭炮過後的硝煙味我也一直十分喜愛。

起床後,就看到大娘和我媽正在聊著什麼,喜愛熱鬧的我假借洗漱,拿著牙杯牙刷湊到了耳朵能聽到聲音的位置,竊聽了起來。

原來大娘也得知了三姑要蓋房子的消息,還說三姑要蓋一個三層的的樓房,看來她男人在外麵掙了不少錢。

因為早上還要去一趟爸爸的舅舅家,就也沒再細聽。

收拾好東西,放一卦鞭炮後便出發了。回來時已是中午,因為中午家裏也要來幾個親戚,我便提前回來,準備作陪。

剛進村就遠遠的看到三姑家屋前聚了很多人,吵吵嚷嚷的很是熱鬧。

出於和大眾一樣的湊熱鬧心態,我便也趕了上去,看下什麼情況。

隻見人群中,三姑和三姑父;也就是她的愛人。

在門口和村裏的老少爺們們商量著自己的房子該蓋成什麼樣子。

“老屋扒掉,地基往前座座,門朝南,蓋個三層的好看。”大娘伸著頭,對著老屋邊比劃邊說道。

“蓋那麼高幹什麼,你看我家的三層樓,一半的房間都沒住。沒用,要我看,蓋個2層的就夠了。”三嬸一臉嚴肅的在哪說道。

三姑和姑父在人群中,滿臉認真的笑盈盈的應和著。

今天的三姑臉上明顯看起來多了幾分神色,三姑父也罕見的出來和大家說話。

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出主意的出主意,說想法的說想法,有的誇我三姑現在有錢了,有的誇三姑有眼光,找了個好女婿。

臘月的天氣還是透著寒冷,陽光看起來也懶散的吊在空中沒精打采,隻有三姑家門口的人群因聊天產生熱氣,在周圍的蕭瑟中,看起來那麼溫暖和諧。

就在眾人聊的起勁的時候,三姑家的堂弟媳婦,按輩分我應該稱之為小嬸的李豔開口道“蓋房子幹啥,又花錢,以後閨女出嫁了又沒人住”。

聽到此話我也不禁冷了起來,大夥兒也都尷尬的找理由退出了這場熱情的交談。

小嬸在說完話後,徑直拉著她不滿三歲的小兒子朝自己家走去,那個也是三層的樓房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