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原因是,他們的親生父親袁逢的官一直做得比叔父袁成的官大。
因此作為袁逢嫡子的袁術自己所作的官,在大家共同討伐董卓以前,也一向都比袁紹所作的官高一頭。
在會盟前,袁紹曾經做過氣。而更多的裂縫在群雄之間不斷擴大,比如橋瑁同劉岱,公孫讚與袁紹,袁術和曹操、孫堅。
“主公,大事可期。”是夜,在我營中,郭嘉略帶一絲喜色對我說道。
郭嘉不愧為絕代鬼才,原來他在我會盟前要我推舉袁術為盟主,我當時覺得可以離間袁紹袁術兄弟倆覺得非常奇妙。
本來按照我對曆史的認識,認為袁紹為盟主是鐵板釘釘的事情,根本沒有什麼心思去參與這個盟主職位的爭奪和附和,不過既然郭嘉提出了離間二袁的計策,我原來也是沒有抱太多的希望。
隻是郭嘉素來不設虛言,長於洞察人心,因此在盟主推舉會上就那麼輕輕的提了,想不到這輕飄飄的幾句話竟然引起了如此滔天巨浪。
二袁分裂,群雄各有疑懼。如此計策唯有洞察人心入微如郭嘉才能想得出來,事前怎麼想得到效果竟然如此巨大。
我不禁慶幸帶郭嘉是對了,換成荀彧,即使想到了,也不會出此計謀,在荀彧心中,拯救漢室幼主可能更重一些,離間群雄應該是討伐董卓成功後才做的事情。
而郭嘉卻沒有這些顧忌,在他心中,以我北海大局為重,既然來了,就要多方設謀,為我北海的將來創造出一個最好的形勢來。而各懷心機的群雄也給了他大展計謀的機會。區區一句話便改變了山東群雄的在戰後的大致關係,郭嘉計謀威力之大,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於是盟主已定,袁紹就任盟主一職,自號車騎將軍,號令山東群雄總兵力超過了30萬,對外號稱80萬大軍。
曹操見盟主已定,獻計道:“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穀,全製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如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曹操之計堂堂正正,步步為贏,可謂當前良策,如果群雄依計行事或許大事可為,奈何我知道當前群雄中肯全心投入戰鬥的不過二三人。
於是同原來時空的曆史幾乎一樣地被拒絕,袁紹同眾人確定了大致的以守為攻的戰略:袁紹主力屯與河內。
袁術主力屯南陽調度軍糧。
孔伷主力屯穎川。
韓馥主力屯鄴城承擔龐大軍糧供給重任,孫堅領數萬大軍屯駐魯陽。
其餘諸將領10多萬聚集在酸棗,一時在戰略上對洛陽形成三麵合圍之勢。
討董聯軍聲威之強令董卓心中極為震動,時董卓西涼主力還要分兵守住長安、西涼等賴以為基本的要地,在洛陽一帶不過是數萬原來丁原的並州軍和精銳禁軍,加上自己嫡係的西涼軍不過10餘萬,一時之間京城洛陽人心為之動搖,天下為之雀躍,討董聯軍一時間先聲奪人,成天下之望。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