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籌謀天下(1 / 3)

得郭嘉和荀彧之助,我心中大定,有此等大才相助,我再不是那麼無力。

對於軍機謀略,邴原等雖然也頗富有智謀,但是同荀彧郭嘉相比相差甚遠。

他們的才能是在施政方麵,讚軍籌謀雖然也很有一套,但是隻限於針對肌肉強於大腦的黃巾一流,如果將來與賈詡、沮授、田豐等罕世謀臣放對,確實難為他了,即便是幾次針對黃巾的設計都是破綻甚多,如果遇到荀彧郭嘉這等高人,恐怕我北海早就不知敗了幾陣。

次日二人便搬入驛館,於是我便任命郭嘉為行軍司馬、左軍師,荀彧為讚軍校尉、右軍師,一同參讚軍機。二人均是灑脫明達之士,一旦身有所屬,便開始當仁不讓承擔起建策籌謀的大任。

“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明公平北海黃巾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

北海雖然非天下之要地,且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明公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

今主公破張白騎、李大目、白饒之輩,若驅一軍分兵西擊藏霸、孫觀之流,多張聲勢,巧設計謀,此二人必不敢東顧;然後集中精銳主力北擊管亥,破而收之,重組為屯田軍搶種小麥,勤勞耕作,越明年夏可收熟麥,約食畜穀,可足大軍之用,繼而舉軍西向,一舉而霸等可破也。

破霸,收集霸部,選精悍,用良將,則成精銳,如此青州可成明公根本。”荀彧道。

“明公在北海數月間,內收士民之心,外提振一郡之卒而數敗黃巾逾十萬,必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青州黃巾雖然跋扈多眾,然而分崩離析,可以舉軍分而破之,期年可滅。

緩步收其精銳,禦之以良將,勤見操練,以戰養戰而強其軍。而如今青州各郡國殘破,如東萊、城陽諸郡大吏四散,郡製失守,大戶豪門幾已散盡,拋荒良田無數,明公宜遣良吏從容收拾,佐以一營撫平四方,將其軍屯田就食以分北海糧餉之重,重振戶籍、收攏流民,規劃土地耕種以固其本。

劉兗州智短將微,不足以據守,主公待我青州初定,軍容鼎盛,則可西向兗州,收其州郡以固青州。徐州兵精糧足,不可急圖,陶恭祖心無大誌,忌才妒能,以致於手下無能征慣戰之將,難成大事,可以接之為援,以金錢貨其糧草供給,陶恭祖貪財必許之。

然後廣結徐州豪門大姓、名士賢才,廣樹聲名,陶恭祖年弱,其二子了了,無可為繼,異日有變或可以計得之。

夫冀州,天下之重資也,兵強糧足,號帶甲百萬,穀支十年。天下群雄所必爭之所。

冀州牧韓馥暗弱,空有大賢猛將不見重用,北有公孫窺視,西有黃巾張燕劫掠,禍已近矣。明公內未平匪患,外無朝廷大義,急切間不可圖,唯有度其勢而挑之,勿使其一雄獨大,則冀州強兵猛將不見一人之手,燕趙群雄並力相爭,數年間難以平複,則不足為患。

明公可借機收合豫、兗、徐,合四州之地,招賢納士,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練百戰精銳,待兵精糧足,迎大駕於西京,複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複,以此爭鋒,誰能敵之?十數年之內,主公即可建大業於宇內,挽狂瀾於既倒,中興漢室。”

郭嘉則更為激進,天下大賢,果然有不凡之處,我雖從千年以後而來,熟知曆史,然而初臨即迭經大戰,對於今後的發展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我心中原來的時空,今年風起雲湧,大事頻生的年代。

我在這個時空中的大敵袁紹、曹操也即將崛起,對於將來的局勢郭嘉竟然能夠看得如此清澈,簡直如同親曆曆史一般,不禁讓我大為歎服。

隻是他們沒有看出戰亂叢生的豫、兗二州亦是給一代梟雄留下征戰四方的大舞台,如果不出意外曹操很快即將崛起於兗、豫之間,但是在當時有多少人能夠看到戰亂叢生的豫、兗二州,一旦為豪傑所據,數年征戰間就崛起一代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