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主公襲破強敵!”天明,邴原等文官早早趕來太守府,雖‘然他們參與定策,但是執行過程中情形千變萬化,張白騎部亦是百戰勁卒,想要擊敗,談何容易!一旦得知我軍昨夜大勝,邴原等雖然飽經世事,也禁不住喜形於色,紛紛前來道喜。
太守府中一時人頭攢動,太史慈、武安國、徐盛、趙慶、高奇、薑廣等諸將雖然苦戰半夜,然而勝利的喜悅完全衝走了他們的疲憊。
“此戰之後,我北海可謂固若金湯!主公連日運籌,諸將士竟日苦戰,終於取得今天這個驕人戰果!修代北海士民賀喜明公,並請明公主持北海祝捷大會,以慰士民,再壯軍威!”王修說道。獻俘、祝捷、封賞,向朝廷報喜等這些工作都是必須的,這些事情邴原等人駕輕就熟,自然會處理妥當。
而我目前要處理的,是昨夜俘虜的近6萬黃巾。昨夜一戰,我軍死亡千餘人,多數為太史慈部,其中跟隨太史慈的一部500人戰後餘生者不到百人,為昨夜一戰中傷亡最為慘重的一部,張白騎親衛營實力由此可見一斑,若非被太史慈乘虛用計燒營亂了軍心,太史慈3千餘人恐怕將盡數葬身於張白騎大營中。
而張白騎部亦死傷7千餘人,半數死於自相踐踏,剩下的多數為太史慈部所斬殺,跟隨張白騎等人逃走的有3千多人,另外自行逃竄萬餘人,還有近5萬7千名黃巾為我所俘虜,繳獲黃巾輜重車上萬,馬匹千餘,金銀上千斤,錢數以百萬,珠寶財物無數,張白騎多年搶掠積蓄幾集餘此,財物繳獲豐厚無必。
可惜糧草在張白騎大營被付之一炬後,半數毀於戰火之中,本來張白騎部糧草就不多,傾巢而來也僅帶了夠其大軍2月消耗的40萬餘石,如今收攏的不到20萬石,而城中原來存糧不過20萬石,合計40萬石左右。俘虜張白騎軍大部後,北海如今有兵近8萬人。
如果都按照正常的每人月消耗1.5石計算如今每月糧食消耗近12萬石,存糧不過可以支撐大軍3個多月,而下一次收糧最早也要在5月,中間有30餘萬石的缺口;而且以北海現在處於控製下的農戶不過7萬餘戶,正常年景戶收15石田租,新征收糧食不過100萬餘石,也不足來年140萬石糧食的平時消耗,而且戰時士兵糧食消耗幾乎是平時的倆倍。
這樣糧食問題成為了我當前一個頭痛的問題,這個問題一日不解決,我便一日不敢對管亥部黃巾動手。不過我軍大勝的消息很快傳遍北海和青州各地,聲威甚至遠達徐、兗、冀等州,北海軍就此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勁旅,倆次勝利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名聲。
新俘虜的黃巾中按照我的選擇標準,有3萬餘精壯被選入軍中,這樣我的隊伍就從原來的1萬5千多人劇增到4萬5千人,這次我沒有采取上回整編的鐵血手段,而是將那些甄選揭發出來的2千餘名凶悍之徒編為4部,單獨一營,納入治軍最嚴的徐盛帳下,這些黃巾殺人無數凶殘無比,正是充當敢死隊衝鋒陷陣的硬角色,而他們在聽聞我軍中上次整編的血腥往事後,這部分黃巾心中無不大呼僥幸,能夠逃得一死編入軍中,實在是祖宗有德。其後對於軍紀的遵守竟然是我軍中的佼佼者,以後跟隨徐盛南征北戰,每戰必爭先,戰必克,攻必取,累立大功,後來成為我軍一大主力,遇有死傷,徐盛必將新增的最強士卒編入該營,使得該營從原來的贖罪敢死營成為人人向往的功勳營,而且是我軍中唯一一個隻有4部的營。這段無心之舉造就的後果,亦是現在我所難以預料的。
而落選下的那些黃巾會同原先的城防軍和輜重兵合計3萬5千餘,被我重新選拔整編,選取20到35歲看起來尚算精幹的萬餘名,組成新的4營輜重隊伍,而剩下的人雖然作戰不行,好歹還算是能勞作的勞動力,被編為10個營的屯田軍,由孫邵主領,在北海附近各縣開始屯田,農時耕作,閑時操練,戰時承擔城防和運輸。
這樣北海軍隊就編組為18營的主力部隊,其中步卒17個營,太史慈、徐盛、趙慶、高奇各領4營步卒;4營輜重兵,由宗寶暫領,1營騎兵由薑廣率領,而武安國仍然是北海軍名義上最高領導騎都尉。整編之後,使我頭痛的問題是還有武器問題,原來張白騎黃巾隊伍中持有與我軍士卒武器相當的人十中有一,其什長以上才能有一把像樣的武器,其餘黃巾持有的卻是從柴刀到不少用農具改製千奇百怪的武器,這也是一般黃巾戰力與我軍相差較遠的一大原因,這樣在我改編之後,清空北海所有武器庫存,亦隻有3萬餘名士卒裝備齊整,剩下萬五正規軍和萬餘輜重兵還是從原來黃巾處得來的各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