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長空之翼》1(2 / 3)

“別先別~”

“哎~真服了你,咦,這小鳥不怕人,去去去。”

一雙手端起了魚缸,窗外的小鳥又佇立了許久,直到病房裏的人影消失,才張開翅膀飛走了。

夜晚,一間不大但布置的很溫馨的單身公寓。

小金魚在魚缸中歡快的遊動,通過魚缸,於菲那張嬌柔的臉龐正抵在桌麵上,手指無意識地敲動著魚缸沿,雙眼無神,麵露愁苦。

“6年了,咱們女人有幾個6年。”

“你做這麼大手術,他連麵都不見一次嗎?”

“他會不會娶你,他的承諾呢?”

“聽姐妹兒一句勸,放下吧”

閨蜜白天所說的話,不斷在腦海中重複,好像一把無形的刀子,一下下的紮在心口。

砰.

走廊傳來一聲異響,把她嚇的驚坐起來,連忙抄起一根棒球棍,哆嗦地來到房門處,透過門鏡小心翼翼地向外探望,許久之後,才如釋重負一般的舒了口氣,身子無力地蹲了下來。

不是壞人,是鄰居在搬東西。

屋子裏恢複平靜。

於菲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口中優秀的孩子,人長得漂亮,性格善良,學習又好,憑借著大學時的獎學金,工作兩年就首付了這套小公寓,本以為會是兩個人溫馨的小家,可如今,快兩年了,卻從未迎來它的男主人。

再優秀的女人也是女人,總有一天會被孤獨打敗。

於菲眼圈微微發紅,肩膀顫抖著,緊咬著嘴唇,仿佛下定決心一般,拿起手機,翻出了一個號碼,迅速地打下“我們分手吧”幾個字,隨即一狠心,就把手指移到了發送鍵上,可事到臨頭,指尖又開始不斷地顫抖起來。

向下,挪開。

再向下,再挪開。

她猶豫了許久,最終還是合上了手機。

冰冷的地板上,她蜷著雙腿,抱著那僅能帶給她一絲安全感的棒球棍,掩麵痛哭。

一間報社,辦公大廳裏人來人往,很是嘈雜。

於菲一身白襯衫職業套裙,捧著個小本子,蹙著眉頭,慢慢地走著,來到主編辦公室,輕敲了兩下。

“主編,您找我。”

“小於啊,身體怎麼樣,恢複得還行嗎?”

“主編,沒事的,咳咳,我這恢複的還行。”

主編看起來有五十來歲的年紀,看見於菲這個樣子,糾結的皺起了眉頭,很有些於心不忍。

“真沒事,就是.就是偶爾還有點咳嗽。”

仿佛看到了主編的為難,於菲很善解人意的解釋了一聲。

“嗯~~~”主編長歎了口氣,猶豫了半晌,開始緩緩地開了口。

“小於啊,現在手頭有個任務,很關鍵,我實在是不放心別人,要不然也不能你剛出院就安排你。”

“沒事的,主編,什麼任務,您說吧。”

於菲扯起一抹笑容,翻開了手中的記事本。

“今年不是60周年大慶嗎,上麵安排做一篇關於抗戰銘記曆史的專題報道,我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把這個專題交給你,我才放心。”

於菲含著嘴角想了想,作為社裏唯一一位去年獲得過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獎的她,在這個時候確實責無旁貸。

“好的,主編,方向上有什麼具體要求嗎?”

“不要太形式化,以前那種歌功頌德的方式就不要用了,爭取找一些新穎的角度,我建議結合一下你們當代年輕人的思想,也可以去網絡上找找靈感。”

一行俊秀的小字記在本子上,於菲輕撩了一下額前的發絲,抬頭看向主編,點頭說道:

“嗯行,主編,我試試。”

臨出門前,主編又招手叫住了於菲。

“哦,對了,前陣子宜昌那邊三峽水利公司在河道疏峻維護工作時,打撈出一架飛機,好像就是抗戰時期的,你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挖掘的故事。”

“嗯,好的。”

於菲想了一下,然後輕輕點頭,離開了辦公室。

宜昌,一個從長江、峽穀、青山、飛瀑中款款走來的城市。

於菲帶著相機跟采訪材料,坐了飛機,又坐了長江上的渡輪,帶著散心的想法,一路輾轉來到了宜昌當地的軍事博物館。

博物館地處偏僻,麵積不小,但是略顯破敗,也沒什麼人參觀。

在這裏,她看到主編所說的被打撈起來的飛機,座艙蓋破損嚴重,僅有邊緣處還保留著整塊的玻璃,如果那也能稱為整塊的話。

機身泛著金屬的光澤,布滿了彈孔,破損處像病斑一樣染著大塊大塊的鏽跡。尾翼缺了好大一塊,機頭處隱隱約約好像還畫著圖案。

她對這些這些東西不是很懂,不過看著機身上,那數不清的斑駁彈孔,也能體會出這架飛機當初是經曆了何等的腥風血雨,不由得有些肅然起敬,對這架飛機主人的故事也更加期待起來。

“這還是保存相對完好的,畢竟水下也算得上是個密閉空間。”

背後響起了一道聲音。

是博物館的館長。

於菲連忙說明了自己是報社的記者,並且拿出了記者證,希望能了解一下這架飛機有關的故事。

“館長您好,這就是前段時間在長江宜昌段打撈出來的飛機嗎?”

“嗯,是的。”

軍事博物館本來就門可羅雀,平時都沒什麼人來,這會兒能有個記者采訪,館長也是非常高興,於是欣然應允,並在飛機前給她介紹起來:

“這是美國1936年生產的P36戰鬥機,也稱霍克75,是後來飛虎隊大名鼎鼎p40的早期型號,在抗日戰爭初期,果黨政府從美國緊急采購了112架,算是當時空軍所能拿到的最先進的戰機了。但在戰爭初期的混亂中,這批型號的飛機大多毀於空襲和事故,在戰場上鮮有建樹,如今能看到這架經過實戰的,確實讓人意外。”

館長把於菲引到機尾處,指著尾翼上的一個大缺口再次說道:

“我們檢查過,它全身一共46處彈孔,包括日軍7.7毫米跟12.7毫米的機槍彈孔,還有20毫米的機炮彈痕,於記者,你看這裏,它的尾翼就是被機炮打碎的。”

“不過,我們推斷,這不是它的致命傷,以這架飛機當時的技術水平,優秀的飛行員是可以在這種傷勢下將它迫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