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女性社交技巧(1)(2 / 3)

交際的天氣、時令是指交往時的季節、晝夜、氣象、氣溫等具體自然條件。一般地說,人們在白天交際安全感強,依賴性少。而黑夜則容易產生不安,增強依賴性。關於寒熱對人的情緒等影響,有人曾作過統計,發現處於熱帶氣候的國家和地區的犯罪率一般都比較高。另據心理專家測試表明:在33度以上“熱室”的人容易對“不公正”的譏諷、評價而發怒,而處於20度“溫室”中的人們則一般沒有進行報複的行為。漢語中的一些詞彙如“怒火”、“冷靜”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們交往時溫度與情緒等的密切聯係。

至於陰晴雨雪的變化,對人們的情感和思維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遇到雁過雨滴、陰冷的黃昏,人們往往會倍感冷清淒慘、憂愁萬端;麵對冰雪遍地、銀裝素裹、如此多嬌的大好河山,容易使人激動振奮,感慨萬千;陰雨連綿或狂風怒號,會讓人畏譏諷、憂讒言、懷念家鄉;晴空萬裏,風和日麗,會叫人喜洋洋、忘榮辱、心曠神怡……可以說“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遵四時而思紛”是人的共性。

當然,交際的最佳時間決不僅限於好的天氣。固然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呼朋喚友,一起郊遊,拂垂柳,踏綠茵,其樂融融;重九時節,天高氣爽,結伴登高,觀紅葉,賞野菊,也極富詩意,然而惡劣的天氣也有其獨到的交際功用。

11世紀時教皇格列高裏七世與德皇亨利四世為爭奪神職冊封權而矛盾激化。亨利四世派軍隊劫持了教皇,後來教徒將教皇救出。隨後教皇宣布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任何人不得與他往來,使亨利四世四麵楚歌,成了孤家寡人。為了求得教皇的寬恕,他專門選擇了一個風雪天氣,冒著風雪趕到卡諾莎城堡。當時正值隆冬時節,他身披粗毛服裝,赤腳站在城堡前的雪地裏,一任狂風呼號,飛雪撲麵。一連三天,哭求教皇寬恕。他的舉動終於打動了教皇,出於憐憫,格列高裏在卡諾莎接見凍得鼻青臉腫的亨利,並赦免了他的罪過。惡劣的天氣幫了亨利的忙。

在交際時,我們若能在惡劣的氣候中,急人所急,體貼對方,做到寒時送衣,熱時遞扇,雨中送傘,雪中送炭,往往能給人留下經久難忘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們能頂風冒雨,不避寒暑,守時赴約,迎送親友,也常會使人感動不已。所以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交際的氣候,讓適宜的氣候服務於我們的交際。

(二)順應時勢環境

所謂時勢就是交際時的情境及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客觀形勢。它是交際的社會背景條件。我們的交際生活,時常是以情境為中心的。譬如,我們麵對交際手段的現代化、社會生活的國際化;麵對新的逐步形成的思想、道德、文化的價值體係等,我們的交際就不能不變化,交際觀念就不能不更新。作為現代人必然擁有現代交際觀念,隻有變以往封閉式的交際為開放式交際,擺脫作繭自縛,才可能去了解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社會情況、風俗習慣等,並與之相適應,才能在交往中遊刃有餘,廣結善緣,廣交朋友,發展自己,開拓事業;隻有發展獨立人格,參與競爭,才更有利於推銷自我,塑造個體。不了解、不掌握、不順應時代、時勢,必然招致天怨人怒,哪能談得上什麼選擇最佳交際時間?

(三)適應人的生理節律

曆史上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當局為即將去英國作戰的士兵放映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描寫了英國人民同法西斯德國不屈不撓英勇鬥爭的事跡。放映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激起士兵們對英國的好感,以便和英國人民並肩戰鬥,打敗法西斯。然而事與願違,看了電影,士兵們對英國的印象很壞,甚至對去英國作戰而怨聲載道。原因是當時美國士兵軍訓非常緊張、艱苦,這使士兵的睡眠和休息時間顯得特別珍貴和重要。可為了看這場電影,疲憊不堪的士兵必須提前一個多小時起床,當然引起他們的不滿。

人的生理需求包括飲食、男女、運動、休息、睡眠等。違反其生理需求,必須引發情感的抵觸。為此,我們就了解一點人的生理節律。據專家講,人在一天中有5次生理上的“旺盛”和“衰竭”的波動。4至6小時有一次波動。一天中的16至18時是人生理上的所謂的“體內時間”,日本古語稱之為“逢魔之時”,在這段時間人們容易被魔鬼迷住,遇到災禍。其實,這是生理上的“衰竭”引發的情緒低落,精力不集中所致。而每晚的22至23點,則為生理上的最大的一次“衰竭”。所以一些重大的社交活動,應盡力避免在人的生理上“衰竭”波動時進行。

無論是教育專家,還是社交高手,都反對在交際對象饑餓、疲勞之際實施教育或展開社交。即使話非說不可,事非辦不行,一般也都是先給對方提供吃飯、休息再談話辦事的便利。可見隻有適應了人的生理需要,才更有利於把握交際的最佳時間。

(四)注意人的心理特點

適合人的心理,首先應尊重交際對象習慣上對時辰和日期的選擇。如,有的人喜歡三六九,有的人偏愛二五八,日本人忌四(同死)和九(同苦),西方人認為十三是不祥之日,如此等等。你沒有必要在這些認識和說法是否科學,有無道理等方麵去糾纏,而應接受其認識和選擇。因為這樣本身就是對交際的“良辰吉日”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