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談談武侯北伐的影響(2 / 2)

沒有攻下隴西後果,是西涼兵團在徐邈的統領下大舉反攻,原本已拿下的三郡官吏,再度倒戈。

就在街亭大戰之前,北伐到此就應該退兵,兵力已是劣勢,後麵曹真統帥大軍已趕來。

至於街亭,位於北麵數百裏,從長安發援軍趕來上千裏,此地戰略意義一般。

司馬昭滅漢之戰,屬於兵分多路,薑維兵力嚴重不足,根本無力反攻。

要是曹真如此用兵,漢軍非常危險。

街亭之戰前夕,當時兩邊的兵力對比已嚴重傾斜。

曹叡禦駕親征來到長安,把曹魏朝堂都搬到長安,當時魏軍上將皆是趕來雍涼作戰,各地精銳都已調來雍涼。

精銳兵力加上後勤兵,估計接近三十萬,已是曹魏全部家當,就連天子都來督戰。

如若曹魏兵力進攻方向調整一下。

荊州精銳抽兩萬從上庸進攻漢中側翼,曹真所率領的大軍兵分兩路,同時進攻褒斜穀以及散關道。

甚至街亭方向的兵力可以不用去,戰略意義已經不大。

街亭距離天水幾百裏,唯一的作用,是告訴諸葛亮,該撤軍了。

倘若讓張郃率軍攻入散關道,直入武都郡,截斷祁山道北伐大軍後路。

到那時漢中趙雲兵力不多,一要麵對曹真的進攻壓力,二要麵對上庸方向的進攻壓力,同時還要防陽平關不能有失。

毫無疑問,曹魏像司馬昭那樣分兵多路進攻,後路隨時有可能被斷,漢中岌岌可危。

漢軍前後左右皆不能相顧,同樣可以起到街亭退兵的戰略作用。

如此一來,大概率武侯北伐直接結束,大漢滅亡。

薑維沒能守住漢中,跟他關係不大,他手裏的兵力不多,估計最多一萬,而其他野史,說他手裏還有二十萬大軍,純屬扯淡。

再加上其他漢軍將領,忍受不了朝堂黃皓的行為,更是直接投降,說直白點就是不願再為劉禪賣命。

至於諸葛瞻,很多人說他用兵能力很差,為何不能利用堅城守住,等薑維援軍,開什麼玩笑,那時薑維手裏隻有不到兩萬兵力,抵擋十多萬大軍進攻,堅守都困難,那裏還有兵回救。

個人感覺諸葛瞻用兵方略是對的,野外跟鄧艾決戰,贏了大軍跟薑維會師,守住關隘有逆天改命的機會。

堅守城池?

說直白點,鄧艾在等劉禪投降以及鍾會的十多萬大軍,魏軍都已到川蜀腹地,你再等什麼,等投降嗎?

當時鄧艾完全可以選擇避戰,結果選擇接戰,兵力隻有幾千精銳,外加歸降的上萬漢軍。

此時這些歸降的兵,肯定不會願拚命,畢竟都是川蜀子弟,自己人打自己人?

結果區區就那點兵,把兵力數倍的漢軍給團滅,隻能說,這是治軍不嚴的問題,為什麼武侯可以帶著這些兵,壓製曹魏被迫防守,此時是什麼情況,幾個打一個都輸了。

這種情形,責任在劉禪,此時大權在握,治軍治成這樣,士兵戰力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就算再厲害的名將來帶,也要被震驚。

當然鄧艾手裏的幾千精兵,可以說是身經百戰,隨便一個估計都是百夫長級別,麵對常年在後方沒有曆經作戰經驗的士兵,直接當副本刷了,有些難以想象。

諸葛瞻此時沒有選擇權,換成任何一個曆史名將,都是直撲魏軍決戰,贏了還有希望,堅守就是投降。

街亭之戰注定隻有一個結果必敗,曹魏兵力已是碾壓之勢,張郃帶得應該是騎兵,不然從長安長途奔襲一千裏增援,步兵趕來時間太長,估計一個月左右,猜測應該是騎兵。

而馬謖帶得是後備役,估計是後勤兵抽到出來的兵力,大概一萬出頭還是弱旅,主力都在隴西、上邽交鋒,應該抽不出來。

這一戰可以想象結果,騎兵對弱旅,當時大軍被圍取水都取不了,按常理兩軍戰力相當,不可能取水都取不了。

漢軍占據高地優勢,打不過山下的魏軍,騎兵精銳打弱旅怎麼可能是對手。

如若馬謖能多支撐十日。

接下來武都郡以及漢中郡壓力會越來越大,支撐越久就敗的越徹底,甚至北伐主力全軍覆沒。

這種局勢能將主力安然退回,說明武侯部署很嚴密,一般情況就是直接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