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曲《梁父吟》中,全然沒有絲毫的“用世立功”之意,充斥其中的,卻滿是隱居山林的盼望。
沒有人能夠聽懂也罷,臨戰前夜的大將軍薑維,將此曲奉獻給遝中的秋夜,除此而外,已經不求知音了。
人事
山崖之上,可以瞭望到魏軍滾滾而來的情形。萬軍齊發時蕩起的黃塵,構成了一條數十裏長的黃龍。
朔風如刀,卻劈不開腐葉敗草的氣息。這種秋日山間特有的氣息,綿密而又厚實。
大將軍薑維立馬崖畔,一夜未眠,他倒毫無倦意,隻是神情肅殺。入蜀三十餘年,打了半輩子仗,他知道,蜀魏的最後一戰已經拉開了序幕。此刻,他很想在陣中近距離地會一會曹魏的征西將軍鄧艾,短兵相接,來一次正麵的搏殺。對於這個老對手,此刻,他毫無惡感,而是有股多年老友一般的惺惺相惜。他們交手的次數太多了,彼此也在陣前打過照麵。在大將軍薑維眼裏,鄧艾是一個老農般的人,曾經多年在曹魏底層擔任管理農事的小吏。他的身形已經永久地融入了一個耕作者的氣質,堅韌,刻苦,持之以恒。稻田守業草吏——這是鄧艾在曹魏的第一個官職,其後,是“典農功曹”。這個出身卑微的人,就像一個默默耕作的農人,終於用自己的勞作,迎來了他的豐收之季。屈指算來,鄧艾也已經是六十六歲的老人了!這個事實令大將軍薑維一陣心酸。多少年來,他們兩個人共同將自己的生命揮灑在了隴右的戰場之上,如今,卻都已是垂垂老矣……
在大將軍薑維心裏,對於這位宿敵,現在竟是一種別樣的敬重與惜別。
局勢不能讓蜀軍和西線圍攻而來的魏軍接戰了。鍾會進軍漢中,東路十二萬之眾的魏軍才是蜀漢需要著力抵抗的當務之急。大將軍薑維隻有引兵東撤,疾速擺脫鄧艾。現在,他的目標是——陰平。隻有轉戰陰平進入漢中,才是此刻的戰略要點。
他立馬遠眺,就是想再最後看一眼鄧艾的部隊。
蜀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離開了遝中。大軍開拔之前,眾將提出了一個問題——遝中那已經成熟的千頃麥田怎麼辦?這是他們耕耘了一季的莊稼,為此,他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平整土地,引渠衍溉,教導羌人使用耬犁……而今,眼見豐收在望,得麥熟以助軍實的喜悅就要來臨,他們卻要被迫放棄了。有人提出了毀田,不能讓糧食落在魏軍手裏。提此議者,自己先已經淚流滿麵。大將軍薑維否決了。昔日曹操攻克漢中,張魯猶封藏府庫,沒有將一方財富付之一炬,如今,他也不願意如此暴殄天物。就留給鄧艾罷!想必曹魏這個老農一般的征西將軍,會懂得敬惜良田。
“將軍快走罷!魏軍前鋒已經到了山下,再不走隻怕便要被纏鬥上了!”
催促的是牙門將趙廣,他是被留下來斷後的。
山下魏軍奔馳在隊列最前麵的指南車已經依稀可見。
大將軍薑維撥轉馬頭,剛剛走出數步,又勒了韁繩,從懷中摸出一件物事遞給了趙廣。這是一枚魚骨牌,是遝中的羌人頭領贈予大將軍薑維的。當地羌人以人麵魚身為圖騰,魚骨牌被賦予了神秘的護佑之意。趙廣接在手中,緊緊攥住,將拳頭舉在頭頂揮了一揮。
“務必小心,不要戀戰,將魏軍遲滯半日即可!”
說罷,大將軍薑維打馬離去。
陰平距遝中並不遠。三萬蜀軍快馬加鞭,先頭部隊很快就望見了陰平橋頭。陰平橋橫跨在湍急的水麵上,並不起眼。但是此刻,這座橋卻成為了這場戰役的第一個節點。蜀、魏之間的這場決死之戰爆發,蜀漢的主帥大將軍薑維卻不在必爭之地漢中,司馬昭抓住了這個機會。他的本意是用鄧艾死死地鉗製住薑維,並切斷陰平橋,阻住薑維後路,同時用鍾會進攻沒有蜀軍主力的戰略要地漢中。這便是一石二鳥,既可以圍困薑維,使薑維無法回援,又可以避免消耗巨大的攻關戰,以優勢兵力乘虛占據漢中。即使鄧艾一時吃不掉薑維主力,隻要鍾會如期拿下漢中,那麼薑維就麵臨被徹底合圍的危險。這個計劃一旦實現,蜀漢主力將被全殲於關城之外。那時候蜀國的雄關將麵臨無兵可守、無將可派的窘境。
成都方麵顯然也意識到了軍情的危急,右車騎將軍廖化奉命星夜馳援陰平。
大將軍薑維期待的是,廖化能夠如期而至,使得自己這一路蜀漢的生力軍可以通過陰平順利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