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年底,日軍出動全城警力進行大搜捕。
然而這次要抓的僅是一個臉上有麻子的人。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全城臉上長有麻子的人都須手持麻子證出行——上麵明確記載了持有人臉上麻子的大小、多少、深淺等具體信息。
那日本人何以會對一個臉上長有麻子的人如此感興趣呢?天皇特使突降北平1940年秋天,就在日本國內以為中國華北的戰事已定時,卻傳來了中共領導的“百團大戰”沉重打擊華北日軍的消息。
這個消息大大地震動了日本朝野——日軍在這場持續了幾個月的戰鬥中損失慘重。
他們本以為最“穩固”的華北地區,竟然還存在著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一時間無法理解。
因此,這說明華北的形勢完全不是日軍當局所描述的那樣——當時日本在華北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多田峻一直鼓吹自己治下的華北是一片祥和,抗日力量早已消亡。
麵對國內的一片責難聲,多田峻也坐不住了。
後日本天皇權衡再三,最終決定派遣特使前往華北對多田峻進行安撫,以示天皇對他的勉勵與信任。
高月保和乘兼悅郎承擔了這個使命——兩人出身貴族,是日本陸軍中的佼佼者。
尤其高月保是日軍中為數不多的蘇聯問題專家,是日本國內戰略問題討論會議的代表之一,是對華細菌試驗戰的五名負責人之一,在對中國作戰的指導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兩位特使到來後,多田峻不敢怠慢,將二人專門安排在和敬公主府。
因為這裏與華北駐屯軍總部隻有一牆之隔,便於保護他們的安全。
兩人到北平後,自恃是日本天皇的特使,耀武揚威。
他們認為北平早已是日本人的天下,可以為所欲為。
然而為了保護他們,日本方麵也是絞盡腦汁,除了一路上的警衛,還專門派遣一名警衛騎著自行車跟在後麵,以防不測。
但正是這樣八麵威風的出行,為我們的特工人員創造了契機。
發現漏洞,策劃行動注意他們的人就是北平的軍統特工人員。
這兩個人的突然出現讓軍統方麵感到有點兒蹊蹺——從他們出行的排場看,這兩人的身份絕不簡單,隻是沒有想到他們竟然是日本天皇特使。
為了殺一殺日軍的囂張氣焰,軍統決定刺殺這兩名日本軍官。
1940年年底,軍統北平站站長劉文修接到重慶指令後,立刻著手物色人選。
最終,任務交給了北平站裏的兩名刺殺高手——麻克敵和邱國豐。
劉文修之所以選擇這兩人,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僅功夫了得、手段狠辣,而且性格彼此互補:麻克敵膽大,但好大喜功,遇事不夠冷靜;邱國豐為人謹慎,不喜歡出風頭。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相差10歲的麻克敵和邱國豐組成了一隊行動搭檔,每次任務都完成得非常漂亮。
這兩名特使都喜歡早上遛馬,而且遛馬路線有著一定的規律性。
當然這條路線是軍警機關林立,防範甚為嚴密。
同時,日軍還派遣了警衛人員,騎著自行車隨行。
但軍統人員認為,即使再嚴密的防衛,也會有漏洞。
經過仔細跟蹤,麻克敵、邱國豐很快找到了其中的“漏洞”,那就是北平城皇城根——這一帶沒有日軍據點,隻有一個偽警察的巡警閣子,防衛相對鬆懈;而且這裏小巷密布,路線複雜,便於撤退。
後劉文修和麻克敵、邱國豐商議決定,將狙擊地點放在從隆福寺到皇城根鑼鼓巷一帶,由麻克敵開槍,邱國豐掩護,行動時間為1940年11月29日上午。
刺殺天皇特使1940年11月29日清晨,寒風凜冽,兩位日本天皇特使仍然興致勃勃地前去遛馬。
他們按照平常的遛馬路線策馬馳騁,直奔皇城根一帶,不久便把後麵騎車的警衛人員甩開了一段路程。
他們一路揚揚得意,卻不知道正向死神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