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訓文一級一級地踏著石板往上爬,周圍闃無人跡,聲聲婉轉的鳥鳴象一首首動人的樂曲,撩撥著他的心弦。他仿佛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鄉間小調,步子也變得一蹦一跳的,歡暢極了。他不時停下步子,采一朵路邊的野花放在鼻端貪婪地嗅聞,或是摘一片樹葉、竹葉放在眼前欣賞不已。棲在樹枝的小鳥常常驚起,唧唧唧地叫著飛來飛去,在空中織著沒有規則的透明之網。突然,草叢中鑽出一隻灰色的野兔,它眨巴眼睛,好奇地望了望趙訓文,回頭往前一竄,象一支灰色的箭矢射向遠方,很快就又隱沒在深草之中不見了。趙訓文沒有追趕,他不想給它增添過多的驚慌,他最欣賞的就是這種無拘無束的野趣了。
雞母山並不象那些險峻雄偉的大山高聳入雲,它屬典型的江南水鄉山嶺,其海拔高度隻有三百多米。但是,當你奔馳在坦蕩的江漢平原,兩眼所見不是密如網絡的河流湖泊,就是無邊無際的良田沃野。這裏,除了坦蕩還是坦蕩,稍稍觸目的,也許就是那些不時冒出的土包了。可是,當你來到江漢平原的南端,極目一望,但見平坦的大地,兀地突起幾座鬱鬱蔥蔥的山嶺,其相對高度所帶來的強烈反差不由得不使你的眼睛一亮,精神頓時為之一振,在心中不覺暗暗驚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雞母山,就是這樣一座並不高大,但總是使人感到驚歎的山嶺。從古到今,該是誘惑了多少世人的目光啊!
不一會,趙訓文就爬到了山頂,這裏,就是大聖廟的遺跡之所在了。一塊碩大的平台,上麵覆蓋著茂密的青草,破磚碎瓦、殘石斷碑掩映其間。兒時,趙訓文與小夥伴們常常結伴來此,穿行在那些廟宇廡廊之間,驚詫於四大天王的高大威嚴與佛祖的法力無邊,在繚繞的香霧與清脆的鍾磬聲中,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覺地飛翔、翱遊在那虛無縹緲的西方極樂世界。
消失了,過去的一切,都在“文革”時期的一把巨火中化為灰燼。樹大招風,此言真正不謬。若不是大聖廟名聲傳得太遠,也許它還不至於遭此大劫。前來雞公山毀廟的,是一群專從縣城趕來的紅衛兵。
趙訓文站在平台眺望四周,向北向東,是一望無際的百裏平川與縱橫阡陌,一條條河流溝渠、一座座湖泊堰塘鑲嵌其間,好一幅美妙的田園風光;向西向南,則是一浪一浪如波濤起伏的群山眾嶺,它們綿延著推向遙遠的天邊,那翻湧的晚霞正向世人生動地描繪、變幻著一幅幅天堂美景;山下,是巨大如鏡的牛浪湖,湖麵波光鱗鱗,薄霧如帶,漁舟點點,槳聲欸乃,一股靈氣與飄逸流貫其間。
難怪智大顗師要在這裏建造一座大聖廟的,此情此景,不就在向世人昭示著一種禪風禪骨、佛界佛境麼?山川河流、平疇湖泊,再來幾座古寺建築,想想看,它們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該是一幅多麼令人心動神往的所在啊!
當然,過去的趙訓文識見有限,無法明了,隻有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後,才有可能洞見大師的心智。
並且,智顗以一代高僧之所見,天才般地開啟了對中國哲學影響極為深遠的佛教天台宗之源,那麼,他將一座寺廟建在雞母山頂,除了此地風景優美、氣韻流動之外,恐怕還大有一番深意吧!
這奧妙的深意何在?
趙訓文自自然然地就想到了藏於雞母山巨洞中的青銅瑰寶。
智顗原意,肯定是想鎮住山下的這些古代寶藏!
一座十分平常的雞母山,自從楚國大臣熊子藏寶以來,攪動了無數世人的心靈漩渦,有人想用裏麵的武器複興楚國,有人想利用青銅九鼎的神器實現潛隱的野心,有人想挖出那些寶器發財揚名……而智顗,卻在山頂建造一座令人無法繞過的高大寺廟,鎮住這些人的野心,使他們大徹大悟,回歸平常、回歸自然、回歸本真。
是的,智顗心中,肯定有過如此明晰的認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