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王國中,當時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就是楚國。你道楚國在哪兒?它不在天邊,也不在海外,就在咱們眼前。嘿嘿,不錯,咱們腳下這塊地方在那個時候啊,就是正兒八經的楚國中心。所以說呀,咱們就是地道的楚人。當時,楚國地盤最大,錢財最多,兵力最足。特別是咱們楚人打起仗來,動作敏捷,武藝高強,能吃苦,不怕死,最為勇敢,一個賽百個,真可稱得上是所向無敵呢。因此啊,楚莊王曾經帶領強大的楚軍,北伐中原,一直打到東周的首都洛陽附近,把個周天子嚇得屁滾尿流,趕緊派人帶了大量金銀珠寶,還有不少好吃好喝的東西前來慰問勞軍。楚莊王見當朝的天子都要拍他的馬屁,自然是高興得不行,就放了他一碼,隻是問了一下青銅九鼎的重量,便回軍撤兵,善罷甘休了。俺今天說講的這些,就是一直流傳到今天的“問鼎中原”這個詞兒的來由。
啊?你問什麼?對,不錯,你那天在湖灘上見到的銅罐,就叫鼎,楚莊王問的,就是鼎有多重。當然不是咱牛浪湖裏的那個鼎,那個鼎太小了,不值得楚莊一問,他問的是藏在洛陽城中的九個蠻大蠻大的銅鼎到底有多重。你道楚莊王不問別的,為什麼偏偏要問銅鼎的重量呢?因為鼎這個東西呀,你不要看它現在沒麼大的作用,不是那麼金貴了,可在古代,卻特別特別地貴重。古人煮飯炒菜沒有鍋,主要就用鼎;帝王祭祀天地,也得用鼎。後來,一個叫大禹的帝王,收集天下的美銅,鑄了九個大鼎,這就是人們後來常說的青銅九鼎。隻要哪個得到了這九個鼎,就可以發號司令,當中國的天子,擁有很大很大的權力。所以說啊,楚莊王問鼎不為別的,是想得到這九個銅鼎,當中國的天子,他想讓衰弱昏庸的周天子主動交出那九個銅鼎讓位!可周天子不懂板眼,不想讓位,楚莊王也不強求。你想想看,他已帶兵打到了皇城腳下,隻要一聲令下,打下洛陽,消滅東周,搶那青銅九鼎,不是太容易了嗎?可楚莊王沒有那樣做,因為他是一個講仁義的人,周天子已經向楚國求饒,那其它的六國就更不在話下了。他的目的並不是要把人家全部殺光打死,而是要讓其它幾個王國服氣。九個銅鼎又算得了什麼?以楚國之富,銅礦之多,他楚莊王可以命人鑄九個比那更大的出來。再說,就是得到那九個銅鼎,要想弄回首都,隔山隔水,千裏迢迢,也不好搬運呀。哦,我忘了告訴你,楚國的國都當時叫郢,就是現在的荊州城,離咱們楚莊村不到兩百裏路。
楚莊王這麼一想,就班師撤軍了。一回到郢都,他就征召楚地著名的銅匠,把楚國出產的上等青銅,全都運到楚都,花了幾年功夫,又鑄了九個更大的銅鼎。這九個銅鼎一鑄成,就把周天子的那九個給比下去了。因此,楚莊王就成了當時中國的盟主,實際上的天子,其它六國,還有一些遠荒蠻夷,都跑到荊州來朝貢。
那個時候啊,咱楚國人可真是風光得很啦。可惜好景不長,楚莊王一死,後來的一些繼位者就一代不如一代了。他們胸無大誌,隻會遊山玩水、吃吃喝喝,把個好端端的大楚國家,搞得一天不如一天,衰弱得沒有辦法,反而成了其它六國欺負的對象。唉,隻要想到這一點,俺老陳心裏就怪怪地不是滋味,傷心得很啦。小訓文,你想想看,要是後來的楚王稍稍爭氣,那後來統一六國的就不是秦國,而是咱們堂堂正正的楚國了。
閑題扯遠,現在書歸正傳。
自打楚莊王一死,楚國就衰弱了。王位傳到楚懷王手中,那更是昏暗得不行。在國內,他搜刮民財,把老百姓逼上了絕路,都起來跟他造反,天天都有暴動發生,楚國就被一些起義的隊伍分割得這裏一塊,那裏一片,亂得一塌糊塗;在國外,西邊的秦國卻越來越強大,老是帶兵前來攻打,把咱楚國當成了一個柿子,這裏捏捏,那裏按按,硬是欺負得不行。楚懷王先是被一個叫張儀的秦國國相象小孩一樣耍弄,後來又聽信秦王的花言巧語,給騙到秦國首都鹹陽,想逃跑又沒有跑脫,結果楚國的一代國君,就這樣孤零零、慘兮兮地病死在了秦國的首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