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6(1 / 1)

“難得挖到一個好的,卻把它打破,不是太可惜了麼!”趙訓文仍在惋惜不已,想到父親還是沒有解答他心中的疑問,又窮追不舍地說,“那麼,古人為什麼要把那麼多的銅器運到我們這兒來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文兒,我一下子也跟你講不太清楚,你去找村頭說書的陳誌高大伯,這事兒隻有他知道得最多,他會跟你講一個很好聽很動人的故事,裏頭就有你想要知道的一切。”說到這裏,父親又湊到燈光下頗為費神地去研讀那份文件去了。

第二天一清早,小訓文就跑到陳誌高家裏。陳誌高拿著一把鐵鍬,一擔箢箕,正準備出門到湖灘去開荒。趙訓文雖然一迭連聲的陳伯伯叫得又脆又甜,可他說沒得時間跟他磨嘴巴皮子。好不容易熬到傍晚收工,趙訓文又來了,軟磨硬纏地要他跟他講故事。可陳誌高說他勞動了一天,實在是太累了,半點力氣也沒得。不論他怎麼糾纏,陳誌高就是不開口。忘著他那緊閉的嘴唇,小訓文恨不得拿起一把起子把它撬開。他不講,趙訓文就賴在他家裏不走。陳誌高老婆在一旁看不過去了,就說:“文兒這麼誠心,就隻差跟你磕頭了,你就跟他講一個吧。”陳誌高說:“哪個要他父親把我弄去開荒的,搞一些勞民傷財的事,累得俺腰酸背疼的,哪裏還有力氣說古道今啊!”又對趙訓文說,“講故事要得,你得跟我買包把煙來抽才行。”

趙訓文實在是太想聽故事了,但是,他沒有向父親告訴陳誌高的那些抱怨,也沒有說出香煙的事兒。他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他知道雞蛋能換錢,五分錢一個;他還弄清了“大公雞”香煙的價格,一角五分錢一包。於是每天下午,他就踮著腳尖,從雞窩裏偷出一枚雞蛋,藏在屋後一棵大楝樹的洞洞裏。他偷了三天,拿著三個雞蛋到大隊供銷店裏換了一包“大公雞”香煙,早早地就守候在陳誌高家大門口。

陳誌高收工回家,一眼就發現了小訓文。走到近前,就有一隻髒兮兮的小手將一盒“大公雞”的香煙伸到他的麵前。“跟我講那個故事吧!”小訓文倔倔地說。陳誌高一愣,好半天才想起自己曾經說過的氣話,沒想到這個孩子當了真。頓時,心頭就湧過了一股激動,馬上將他拉進屋裏,按在一把小木椅上。

“文兒,伯伯沒想到你把俺那天的氣話當了真,我這就跟你講,但你得把煙跟你爸爸拿回去。”陳誌高顧不得身上的泥巴,拿起水瓢,舀了半瓢冷水,一飲而盡。

趙訓文說:“爸爸不曉得煙的事情,是我自個攢錢買的,你以前跟人家說書,還不是收了錢的麼,我跟你買包把煙,也是應該的。”

陳誌高說書,不僅楚莊村聞名,就在這湖北湖南兩省交界之地的十多個村莊,還沒有哪個能夠出乎其右。他人聰明,記憶力特好,不僅跟了師傅,還自己花錢買了不少厚書在家裏苦讀,因此,說他裝了一滿肚子故事,一點也不誇張。他十五、六歲就出道說書,已有三、四十年的漫長生涯了,其技藝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附近人家,有什麼紅白喜事,都要把他接到家中講書,一說就是一個通宵,聽眾如潮,常常將個說書場地圍得水泄不通。

陳誌高被趙訓文的誠摯深深地打動了,他說:“文兒,你從小就有這樣的韌性,長大了做什麼事情都會成功的。”眼前雖然隻有小訓文這個唯一的聽眾,但他半點也不敢苟且,又說:“現在到處都在破‘四舊’,說書講古宣揚的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些封資修的東西,俺也不敢頂風而上,那三盤鼓是絕對不可亂敲的,隔牆有耳,要是人家告到上麵可就了不得,會把我當作腐蝕青少年的典型來抓的。但沒個三盤鼓也就沒得什麼韻味,這樣吧,俺就換個碟子敲起來。”

說著,他從內屋拿出一個蒙了灰塵的竹架子,叉開,將個瓷盤平放其上,一手捏一隻筷子,清清嗓子,就開始叮叮當當、有板有眼、有說有唱地講開了。不一會,就將趙訓文帶入兩千多年前那戰火紛飛的古楚國氛圍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