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壞處是,三井物產看上了華譯電子。
但是沒有辦法,要想在芯片產業鏈上通過並購快速擺脫困境,隻能通過三井物產這樣的國際外資為自己打掩護。
林由奈出去的時間不短,林譯整整坐了半個小時,事關重大,連三井物產也不得不謹慎重視。
“林先生,對不起,讓您久等了。”
林由奈回來,臉上已是一副輕鬆神態。
林譯心知,事情成了。
9月底,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國際金融危機全麵爆發,原油價格一泄如注,重挫至90美元。華夏也不能幸免,經濟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現負增長,大批農民工返鄉,經濟麵臨硬著陸的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譯地產與三井物產在沒有任何官宣的情況下,簽訂了燕京華譯城的合作項目。
隨後,華譯電子與三井物產簽訂了一個換股協議,換股比例與協議具體內容不得而知。
以此同時,由redstone新成立的子公司與三井物產同樣低調地在美國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叫mitsui technology,翻譯成中文叫三井物產技術。
光看名字,甚至以為這隻是三井物產眾多子公司的其中一個,可卻沒人知道三井物產隻在其中占股20%。
這一切沒有任何官宣,沒有任何公告。
華譯地產、華譯電子和Redstone都不是上市公司,股東構成單一,也沒有向社會募資,毋須公告。
而三井物產早就將能源部門等重要產業機構獨立核算,並且在全球設立獨立法人公司,其真正的實力和活動早就被隱藏起來,外界就算再關注它的動向,也無法獲取具體信息。
對三井物產來說,配合Redstone將這一切做得如此隱秘,隻為獲得華譯電子的股份,並與華譯集團共同在全球收購半導體企業,力爭從材料到終端,完整地打通整個智能手機產業鏈。
這是一個很大的戰略合作,日本半導體企業自90年代被美國製裁後,經曆失落的二十年,市場份額一跌再跌,已經不複往日輝煌,如果這次能依托華譯電子這個超級終端,打通智能手機產業鏈甚至是芯片產業鏈,也不失為日本半導體企業的一個出路,這也完全符合三井物產的企業戰略。
而林譯也隻能把三井物產綁在華譯電子這艘大船上,形成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已應對美國未來一定會到來的芯片製裁。
mitsui technology收購爾必達不會一蹴而就,甚至不可能一帆風順,整個過程需要不斷地遊說與談判。爾必達不會輕易就範,日本政府也不會輕易放棄爾必達,即便有三井物產出麵,也至少需要數月之久。
林譯把葉瀾叫到燕京,讓葉瀾著手成立集團燕京分公司,並全權負責燕京華譯城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