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堂出現片刻的沉默後,就有人在眾人注視下站起來:
“各位先生好,我是來自反方的餘建業,我的觀點是做學問更加重要。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文字的出現發展至今,就是因為有無數讀書人的堅持,讓汗牛充棟的書籍鋪墊至我們王朝的興盛,才能有文化的延續,我們才能以史鑒今,才能有竇丞相、古先生那樣的大能立足朝堂,才能有百姓如今的安居樂業。若是沒有讀書人,誰來治世,誰又來守護這個時代呢?”
“好!”
讀書人那邊有餘建業主動開頭,士氣一片大好。
農人這邊也不敢落後,一個被太陽曬得黑黢黢的老頭站起來:
“咦~還守護這個時代,要是吐兩口酸水能讓老百姓吃好穿好活好,我問你,你說成這樣,我咋還受苦種地著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王頭厲害了呀,都敢啐那些讀書人了。”
通俗但一針見血的話引起農人的起哄聲。
讀書人那頭,一位戴著鬥笠的姑娘悠悠起身行禮: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為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身份亦然,讀書明理方能擺脫當下的困境,猶如寒門士子,十年寒窗,一朝及第,才是讀書可貴的意義所在。您方才說為何您如今還在受苦,若天下讀書人越發刻苦,朝廷選拔能人入仕,如竇丞相入仕後提出的階梯式納稅為百姓減輕了負擔,隻有讀書人研究出更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才能有實現天下和美的一日。可見,大越要發展,讀書做學問才是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張大海大喊一聲:“我不同意!”
見所有人都看向他,不好意思地輕咳下,開口:
“我是正方的,我就是個種地的,家裏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學問我們都是口口相傳,不需要會讀書。竇丞相說階梯式納稅,但如果沒有讀書人一開始提出納稅,我們根本一分錢都不必出。”
“更何況種地這件事得看天吃飯,你們說是不是?”
“是!!!”
農人這邊見自己占了上風,越發給力,高聲給張大海應援。
見有人支持自己,張大海神色愈發激動了,朝對麵的讀書人正麵論證:
“你看,就算你們書讀得再好,研究出朵花來,那也管不了老天爺打雷下雨,管不了我們莊稼人,能管我們的隻有種地的經驗,老莊稼漢就能根據周圍看到的東西預測今年是大旱還是洪澇,早做打算;我們村種了三十幾年地的張老漢會調節育苗的溫度發出更多的苗,這才是真正能讓老百姓吃飽飯過好日子的人。而且你想想我們要是種不出莊稼,你們讀書人吃甚呀?”
何馳也四兩撥千斤:
“若真是如此,那為何一旦家裏有讀書伶俐些的孩子,便一家子砸鍋賣鐵,傾盡家財,隻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若是我沒有記錯,你家幼弟尚在城東的私塾裏讀書。”
一下子堵得農人這邊說不出話來了,畢竟誰家(親戚)沒個讀書人了,讀得好賴不說,識上幾個字都得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