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別讓人工理性毀了孩子的自然理性(1 / 1)

在一次筆會上,美籍學者莫愛莉女士和我聊起了有關育兒的話題。當她聽到我像許多父母一樣,對孩子不認真吃飯的毛病一籌莫展時,不由得笑了起來,說:在這一點上,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們的做法實在太不一樣了。

她於是講了自己親眼目睹的一些事,她說:在美國,即使是華裔家庭,也不會有中國父母們對孩子把飯菜當玩具隻玩不吃的毛病有什麼恐懼感,因為在他們看來,吃東西這種事情,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即使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們也有饑餓感,並在這種感覺的支配下,發出信號索取並亨用食物,我們將之稱為自然理性。

許多美國家庭,對小孩子的吃飯問題達到了放任的地步,正是基於成年人認為“饑餓感會讓孩子選擇進食”的自然理性。孩子不想吃,也不勉強。這一特色,我在薛湧的書中也見到了一個實例:一個美國知識分子母親,在喂養她年僅8個月的兒子時,居然就是遵從了這一原則,將奶粉和麥片放到盤裏,任由孩子自己抓來吃。

這種近乎於“飼養”的育兒方式,在中國人看來是要大搖其頭的,其不可理喻程度,與美國父母對中國父母打娃娃的舉動一樣的不可理喻。其原因就在於對“自然理性”的認識差異。

在中國傳統的育兒觀中,並沒認識到人類天生具有的某些本能。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他會本能地趨光和躲光,會有意識地往溫暖的地方蹭,會在饑餓、肚子不舒服或對環境不適應時,用哭聲發出信號。許多大人最愛說的一句話便是:“這麼小的孩子,像條蟲一樣,懂得什麼啊?”於是,用自己的感覺替代孩子的感覺,用成人對世界的認識,來對小孩進行“人工理性”的培訓,應該說,這些培養,有的是必要的,因為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學習過程;而有的則是不必要的,因為成年人過多地關注孩子的知覺,並替他做主,會讓他逐漸失去對所處真實環境的認知,在沒有父母替其做主時,變得茫然而無所適從。

我的一位叔叔,是較早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多年來,他一直被其長輩罵為懶人,因為他對小孩的教育總是異於常人。在兒子很小時,就放任孩子自己摸裝著熱水的茶杯,把小家夥燙得眥牙,並從此養成摸任何東西之前都先試一下溫度的習慣。他也從來不追著小孩喂他吃飯,而是憑小家夥的興趣。兒子高中畢業就自己在網上申請到英國助學金,如今已博士畢業,他在回憶兒時往事時,記起的都是父親的“懶”,他說,父親當年不追著我吃飯,而偷偷做我最喜歡吃的東西,其用心相當之“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