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陰山防線(三)(2 / 3)

????在人心向背麵前,傅作義在中國**統戰政策感召下,在北平各界人士的推動下,毅然選擇和平道路,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受到北平200萬人民的讚頌,也受到20多萬所屬官兵的擁護。而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傅作義更積極為綏遠的和平解放而努力。

????在傅作義前往北平就任所謂“華北剿總司令”之前,便將綏遠省的軍政大權交給了其心腹愛將—董其武。作為一名從軍閥混戰中逐漸崛起的舊軍人,傅作義的內心深處還殘留著武裝割據的“地盤”思想。因此雖然手握整個華北的軍事指揮權,但是其嫡係精銳還是留在了綏遠。而在整個解放戰爭的過程之中,華北軍區野戰軍雖然在各地催城拔寨,但是在綏遠一線卻始終處於反複拉鋸之中,直到綏遠和平解放,董其武麾下依舊有16個師、旅級作戰單位,加上從各地陸續撤到綏遠的國民黨殘部,總兵力不下10萬之眾。

????作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董其武雖心向和平,但要梳理自己部隊內部的各種情緒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於董其武所部,中國**人采用了先停戰、再通商,最終係統改編的“綏遠模式”。而綏遠的國民黨軍隊最終完成改編的時間一直延續到了1950年的第23兵團,董其武在部隊完成改編之後便率軍奔赴朝鮮戰場。

????而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第23兵團更被作為保衛首都的主要力量,改編為????在70年代的對蘇戰備高峰時期,內蒙古軍區和第第一線,第69軍的軍部在大同,其所轄的3個師配置在集寧大同一線,歸其指揮的北京軍區守備第一師更深入內蒙化德縣至土牧爾台一帶,因此第69軍可以說是內蒙古軍區翼側最近最可靠的友軍,雙方團結協作,兩者攜手保證了戰區前線的穩定。

????但是雙方之間卻始終有些疙疙瘩瘩,矛盾的起因無外乎兩點,內蒙古軍區原是西北野戰軍第8軍改編而成,其前身就是綏蒙軍區。在解放戰爭中和傅作義的部隊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沒少交過手,其中大同、集寧戰役,西北野戰軍更是和傅作義的部隊殺得天昏地暗。此時麵對這支成建製保留下來的“老對手”心裏肯定不服氣。其二是內蒙軍管解除後,第第65軍的部隊都撤出內蒙返回原防,就是第69軍沒有走,還接管了內蒙錫盟及烏盟部分的防務,也令內蒙軍區頗有芒刺在背之感。

????而這種情緒不僅蔓延到了基層士兵,甚至連內蒙軍區大院的家屬孩子們中都有反映,每次和第69軍的籃球比賽,雙方一有小磨擦,孩子們就起哄、撒紙片、放二踢腳,敲人家的車門,總之鬧的不歡而散。後來。軍區首長考慮到孩子家屬不好管,就幹脆調部隊來看籃球比賽,但部隊都是年輕人,也容易有本位主義,球場上一有小動作,就向著自己的部隊,也愛起哄。最終連讓軍區副參謀長親自將參加比賽的部隊留下馴話:“這是咱們的友軍呀!怎麼能這樣,說不定明天就和蘇修打起來了,大家還要協同作戰共同對敵,現在球場上就這樣,打起仗來怎麼辦,回去好好地想一想,給我寫檢查來……”

????這種情緒不僅軍區內有,在地方上也有反映,當時內蒙的戰備緊張形勢,不宜在呼和浩特以北進行演軍事習。內蒙軍區的訓練科目懲放在和林縣的土城子地區,有一次是軍區準備一個營級進攻演練,為配合演習將部隊的戰備等級提高了,加崗加哨,每個人都驗了血型,結果地方上就風傳出第69軍幹仗的謠言,鬧的縣裏趕快做工作解釋。

????甚至連部隊在演習場挖工事時,一個放羊的老漢怯生生地問內蒙軍分區的戰士:“要打仗呀!”戰士們回答“對”。老羊倌又問:“和誰打呀?”戰士籠統的回答道:“誰來打誰!”其意思是說不管蘇修、蒙修誰來打誰。但是老漢卻聽擰了,頓時大驚說:“說真要和69軍打呀!”逗的戰士們哈哈大笑,隻能告訴他:“老大爺您放心,我們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都是人民的軍隊,不是軍閥的部隊,不要相信傳聞,您就好好地放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