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再次鼓起勇氣,決心去冒考驗他信念的風險。他把長期以來一直固定不變的爬泳姿勢在方法上做了大膽的改動,使之更加自由和靈活:遊泳時頭朝下,吸氣時把臉轉向一側,當臉回到水下時再呼氣。這樣,劃水一周所需的時間縮短了,遊泳速度也提高了,而哈代也並沒有被淹死。他挑戰傳統爬泳的標準姿勢,從而發明了新的自由泳。今天,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遊泳池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哈代又被譽為“現代遊泳之父”。
世界上沒有一件可以完全確定或保證的事。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他們的區別並不在於能力或意見的好壞,而是在於相信判斷、適當冒險的個性與采取行動的勇氣。
膽小怕事,永遠是弱者
民間傳說,人死後或升上天堂享福,或過奈何橋轉世投胎,或打入阿鼻地獄受苦,何去何從,得先到地獄由閻王爺審查決定。一天,三個人的靈魂來到地獄大堂受審,閻王爺板著麵孔問第一個人:“你生前最害怕什麼?”
豈料第一個人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幹的主兒,抬頭朗聲答道:“我什麼也不怕!”
“地獄裏無法安排膽大包天的人。”閻王爺的臉色由陰轉晴,笑著說:“我看你還是到玉皇大帝那兒去報到吧。”
接著他又問第二個人:“你在世上最害怕什麼?”
第二個人曆來欺軟怕硬,他想了想說:“我最害怕權勢。”
閻王爺一聽不慍不火地說:“快去過奈何橋吧,來世還是做你的良民。”
最後他又問第三個人:“你最害怕的又是什麼呢?”
第三個人自幼就十分膽小,一輩子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時常為了預期某種實際上決不會發生的疾病而煩惱痛苦。假若他受了些微風寒,就準以為要犯傷寒重病了;假若他喉頭有些疼痛,一定會以為要變為扁桃腺炎了;假若他心頭有些悸動,就惺惺然以為患了嚴重的心髒病了。於是他就回答說:“我最害怕疾病。”
想不到話音剛落,閻王爺就把驚堂木一拍,鐵青著臉說道:“生命在於運動,苦點累點就不會生病了,十八層地獄差一個推磨的小鬼,派你去幹正合適。”
嗚呼!連地獄裏也欺負膽小怕事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平庸的人往往膽小怕事。膽小怕事者安分守己,軟弱善良,為人處世十分小心謹慎,從來不會輕易得罪人,即使別人得罪了他,也不會記恨在心,甚或遭到別人的打擊陷害,也常常是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不會剖白辯解,更不敢采取以牙還牙的報複手段。因此,這種人往往就成了被欺負的對象,在單位或團隊內,最苦最累的活、沒人願意幹的活,肯定是這種人去幹;最有實惠最有油水可撈的事,肯定與這種人無緣。這種人在社會上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因為社會上有的是壞人、惡人、歪人,他們專門欺負膽小怕事者;還有些人雖然不是壞人、惡人、歪人,但他們的能量比膽小怕事的人大,當他們被強者侵害欺負以後,不敢拿雞蛋去碰石頭,卻會“吃柿子撿軟的捏”,轉而侵害欺負膽小怕事的弱者,尋求精神及意誌受到傷害的補償,以求達到心中的些許平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恃強淩弱”、“欺軟怕硬”的現象呢?
要破解其中的奧秘,恐怕得把人降低到“動物”的層次。人和自然界的其他動物一樣,就“求生存”的意義上來看,並沒有什麼差別,而為了“求生存”的需要,動物便會作出下麵的選擇:
A:強者捕殺弱者。
B:弱者逃避強者的捕殺。
人的表現雖然不如一般動物那麼赤裸,但基於同一意識和習性,人這種高等動物中的強者,也會對相對的弱者進行精神及意誌的“侵略”,以獲取利益或尊嚴;而弱者也會對強者采取逃避的方式以免被“侵略”,若“逃避”不成,則隻能以“討好”、“忍讓”的方式來免除或減少被“侵略”。
因此,“恃強淩弱”,“欺軟怕硬”是人性的一大弱點,“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柿子發軟先被人吃”,膽小怕事就注定了要受人欺負,平庸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兒。
怯懦,完全可以摧殘一個人的生命
戰國時期,發生過這樣一則精彩故事:
有一年,齊國出兵打楚國,楚國的令尹子發率兵抵禦,交戰三次,三次皆敗,他用盡很多計謀都沒有辦法,眼見就要豎白旗投降了;而齊軍始終未受影響,反而聲勢愈來愈強。
正當子發無計可施、無路可行、愁眉苦臉的時候,有一位當過小偷的士兵求見統帥,說:“我會偷盜,願去敵營試一試,興許能扭轉局勢。”子發正處於無可奈何的時候,決定姑且派他去活動一下。
小偷第一晚便偷偷摸入了敵營,偷了齊將的帳子回來交給子發,子發派人公開還給齊將,齊將感到納悶:我的蚊帳怎麼輕易到了敵方手裏。
第二晚,小偷又偷回齊將的枕頭,子發派人送還了,這個齊將心中有點吃驚:想不到敵方還有這等高人,我得小心提防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