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永遠不要拋棄自己內心的堅定(2)(1 / 3)

“決不投降”是一種不認輸的精神。在激烈的爭奪中,不認輸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如果首先在精神上認輸了,其結果隻能是失敗。

先看這樣一個故事:

清晨,一個士兵正端著槍巡邏,當他轉過城堡的拐角時,迎麵撞上一個也端著槍的士兵,從裝束上很容易看出,那正是敵軍的士兵。兩人相距隻有不足兩米遠,他們幾乎同時將槍口對準了對方的胸膛。

這麼近的距離,不管誰先開槍,打死對方的同時,自己肯定也會被對方打死,動起手來隻能是同歸於盡,要想保住性命,就需有一方投降。

這是一場意誌力的對抗。雙方就這樣無聲地對視著。

他們對峙的時間隻有十幾秒鍾,但他們都感覺時間是那麼的漫長。

這名士兵咬緊了牙關,他的頭腦裏隻有一個念頭:必須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絕不是我!

他看見自己的“敵人”先是呼吸急促,然後是大汗淋漓,接著是雙手失控——槍掉到了地上,最後是腿軟綿綿地跪在了地上,舉起了雙手。

很多時候,我們麵對的並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妥協。對於我們心中的妥協意念,絕對不能投降。你投降了,妥協就占據了上風。不認輸,不放棄是一種強烈的獲勝信念。信念是一種巨大的動力,它可以推動你去做別人認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生命是一艘巨輪,隻要我們的信念不沉沒,我們的船就永遠不會沉沒。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要在4分鍾跑完1英裏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在1954年,著名的短跑名將羅傑·班納斯特卻做到了。

他之所以能創造這項佳績,一是得益於體能上的苦練,二是歸功於他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在腦海裏多次模擬4分鍾跑完1英裏,長久下來便成為一種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係統有如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須完成這項使命。

他果然做到了大家認為不可能成功的事。誰也沒有想到,在班納斯特打破紀錄的第二年裏,竟然有近400人先後也都達到這項記錄。

在對有價值的目標的追求過程中,充滿著各種令人沮喪和感到危險的磨礪。假如我們身陷不測,與強盜歹徒展開生死搏鬥,隻有把他打倒,我們才能夠活命。那麼這時我們不可能再去請教拳擊教練、柔道專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舍命拚搏,而往往會取得勝利。毫無疑問,一個想要擁有成功的年輕人,倘若沒有這股不服輸、永不放棄的信念,不能衝破一切障礙,那他終究隻能是個失敗者。

信心就是生命中的明星

熱愛自己的生命就會樹立一份堅強的自信。自信心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心理。

一位高中畢業生到廣州去應聘一份記賬的工作。本來他就出生在會計家庭,父親從小就教他算賬、記賬,他卻沒有自信,招聘人問他會不會記實物流水賬時,他怯懦地說:“我不會,我沒做過。”很顯然,他不可能爭到這個崗位。

有自信就能應對各種困難,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調動智慧去克服麵臨的難題,沒有自信,就會在困難麵前認輸,敗下陣來。

日本的小澤征爾有一次去歐洲參加音樂指揮家大賽,決賽時,他被安排在最後一位。小澤征爾拿到評委交給的樂譜後,稍微準備,便全神貫注地指揮起來。突然,他發現樂曲中出現了一點不和諧。至此,他認為樂譜確實有問題。可是,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不會有問題,是他的錯覺。麵對幾百名國際音樂界的權威人士,他難免會對自己的判斷產生猶豫,甚至動搖。但是,他考慮再三,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評委席上的那些評委們立即站了起來,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獎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存心設下的一個圈套,以試指揮家們在發現錯誤而權威人士不承認的情況下,是否能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因為隻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真正稱得上世界一流的音樂指揮家。三名選手中,隻有小澤征爾堅信自己的判斷不會錯,而大膽地否定了權威們的意見,因而獲得了這次世界音樂指揮家優秀獎。

缺乏自信的人在權威麵前隻有俯首稱臣,不敢相信自己,隻能相信權威,隻有自信心極強的人才能堅持自己的看法而無視權威的地位。小澤征爾就是因為自信而取勝的。

熱愛自己的生命就是要相信自己生命的價值,相信自己會獲得成功。有了這一點就有了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