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日月如梭。
轉瞬間十五年過去,到了1981年的春天。
初到香江時,婁曉娥去大學學習酒店管理,何雨柱則按照嶽父婁振華的安排,進入婁家的工廠工作。
他沒有去婁家直接搬到香江的工廠,而是進入了一家新工廠。
婁振華看好兒童市場,新成立了一家兒童玩具廠。
剛剛進入兒童玩具廠的時候,婁振華覺得他在大型工廠工作多年,想讓他做管理崗位。
但他主動申請從最底層的工人做起,不過他沒有下車間,去學技術。
而是進入銷售部門,他在前世是邁入過二十一世紀門檻的人,知道市場經濟的廣闊天地中,銷售是一個沒有上限的職業。
隻要你肯努力,你就可能在短時間內,通過認真努力的工作,改變自己的命運。
婁家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他們都有經商的底蘊,都有管理私營工廠的經驗,而他什麼都沒有。
所以,他隻能另辟蹊徑。
通過個人的努力,他從一個銷售員變成銷售主管,銷售經理,又變成了管理銷售的副廠長,再到玩具廠的廠長,僅僅隻用了四年。
並且讓婁氏的玩具廠從無到有,發展神速。
產品不僅在香江占有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還廣銷東南亞市場、歐美市場。
何雨柱覺得來香江是對的,要是在內地還得等許多年,才能甩開膀子大幹。
他能夠有這樣的成長速度,全靠前世的一些經驗和見識,對市場的發展方向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
在玩具廠的這一段經曆,也讓他對自己有了一個非常準確的認識。
他何雨柱在市場經濟的天地裏,如魚得水,既然有能力,不如自己幹。
至於婁家,經過四年之後,在香江也是完全站穩腳跟,不缺他一個人才。
而且婁振華這個人也比較公平,婁氏中他和婁曉娥夫妻倆也占有了相應的股份。出去創業不影響他們在婁氏的分紅收益。
正好婁曉娥大學畢業,也想幹一番自己的事業。
夫妻倆經過多次討論之後,決定自己成立一家酒店。
婁曉娥學的是酒店管理,而何雨柱前世就有開大酒樓的經驗。
何雨柱用這些年的積蓄,再把他從四九城裏積攢的東西兌換成現金,開辦了一個中型的餐廳,經過三年的經營,在餐廳的基礎上,開辦了一家酒店,維納斯酒店。
夫妻倆齊心協力,在香江穩打穩紮,經營了四年,擁有了三家分店。
這時候,向外擴張。
在東南亞市場一共開辦了十五家店,這是因為何雨柱有了前世的經曆,他知道東南亞這些地方,在七、八十年代旅遊業飛速發展,而且一直持續到他前世離世,東南亞的旅遊業都非常發達。
事業發展到這一步,兩個孩子在學校裏麵學習成績非常拔尖,根本不需要他操心。
何雨柱這時就有了濃濃的思鄉情緒,他不止一次嚷嚷著要回四九城,婁曉娥勸他再等等。
他心情低落:“我已經等了三年。
1978年底,三中全會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我想回去,你勸我等等……”
婁曉娥打斷他的話語:“何雨柱,政策提出到全麵實施,這中間還隔著很長的距離。
你自己想想,我讓你等一等,是不是正確的?
那幾年內地不管幹什麼,填表的時候,還不得填一個家庭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