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幸福的悖論(1)(1 / 2)

畢達哥拉斯用有理數的存在解釋了萬事萬物,然而他的學生希帕索斯發現根本不存在的等價分數,這就意味著是無理數。喜出望外希帕索斯把這個消息告訴老師畢達哥拉斯時,畢達哥拉斯感到自己的學說受到了威脅。無理數的發現無疑是對畢達哥拉斯哲學思想的致命否定,即“萬物皆依賴於正數”這一理論存在漏洞,甚至是不正確的。同時,畢達哥拉斯的數學理論基礎也會隨之不複存在。這將爆發一次嚴重的數學危機。

認識到無理數發現的嚴重性後,畢達哥拉斯要求希帕索斯保守這一秘密,然而遭到了希帕索斯的拒絕。為了捍衛他的學說,畢達哥拉斯竟然做出了一個使他終身蒙羞的決定,派人將希帕索斯淹死。本應該接受這個新發現的畢達哥拉斯,卻因為不敢承認自己學說的漏洞,不敢否定自己的整個體係,做出了令希臘數學界難堪的惡行。

難以想象,奉行“和諧友愛”的宗教信條的畢達哥拉斯,卻違背了一個科學家應該有的心胸和態度,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其實,我們不是不相信某個人,而是無法擺脫權威欲望的支配。在“肉體”與“靈魂”的較量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人類曆史中瘋狂與屠殺的根源。

受肉體欲望束縛汙染的靈魂,是人生惡與苦的根源,而理性的純淨的靈魂可以使人進入徹底永恒的幸福。靈魂之所以需要淨化,是因為靈魂是獨立於肉體而存在的,而靈魂依附肉體則是靈魂的墮落所致,因此人需要淨化自己的靈魂,超越肉體及其欲望的束縛,而去往更高的幸福居處。

所以說,人的靈魂淨化,是需要肉體和靈魂合作的。即靈魂和肉體要做個好伴侶。讓靈魂領著肉體走,多關注智慧的養育,少關注身欲的盛求。要關愛身體,讓身體達到健康,能為靈魂的進步服務。這樣,折磨靈魂的枷鎖也就變成了助長靈魂的階梯。

一個人,可以成為天使,也可以成為魔鬼,決定其中的因素就是靈魂的善惡取向。同樣的,一個人的身體,可以是一具毫無價值的臭皮囊,也可以是一塊難得的稀有珍寶,這其中,決定的也是靈魂的善惡取向:當人的靈魂被肉體役使去貪求各種欲念時,這時的肉體就是沒有價值的,甚而是縱欲作惡的臭皮囊;當靈魂駕馭身體,來追求人生的覺悟和向善之道時,肉體就成為了發揮最大價值的珍寶。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得了大智慧的人身,就不再是一具被空置無用的臭皮囊了,它已變成對己對人都有無盡利益的至寶,可以演化為無量的人間幸福。

生命是一團欲望,

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

滿足之後便無聊,

人生就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幸福不過是欲望的暫時停止。

——【德】叔本華

自私源於心理貧乏,無私源於心理滿足

一個還沒填飽肚子的人是不會對其他需要有所奢求的。一旦饑餓需要得以滿足“安全需要”便出現了。人們需要遠離痛苦和恐懼,需要規律性的生活以感到世界是恒常有序的。

安全需要得到滿足,緊接著就是愛的需要。一個具有適當程度安全感的人,比如說具有固定的居所和穩定的收入,人就會開始感到非常需要朋友、愛人、妻子、孩子,以及在群體中所處的恰當位置。嬰兒是天性的代表,一個嗷嗷大哭的嬰兒,無論你給他任何一樣吸引眼球的東西,或是如何親昵的逗他開心,他都會不加於理睬的,因為他此時需要的隻是能夠依偎在母親懷裏吸吮母親的乳汁。一旦嬰兒吃飽了,他就會產生各種需要,他會伸著小手讓大人擁抱,他也會伸手向你索要周圍的各種新奇的物品……

一旦愛的需要被滿足,尊重的需要便顯露了,即需要某種建立在穩固堅定基礎之上的對於自我的高度評價,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的尊敬……最後,自我實現的需要出現了。即成為你所能夠成為的那個人。在某個人身上,她可能表現為希望成為一位理想的母親;而另一個人則可能想成為一名歌手;還有人則可能想成為一名藝術家等等。

需要是作為人存在的一個固有的方麵,一個人不僅有生理的需要,而且還有心理的需要。環境必須使這些需要得到很好的滿足,否則,就會出現身心疾患。這種需要是人類基本的需要,就像人對鹽、鈣、維生素的需要一樣。如果這些需要被剝奪將會造成人的病態、衰弱或是影響發育;如果這些需要得到滿足就可以使身體康複,可以治療由需要被剝奪而造成的疾患。

這些基本的需要和價值之間是互相關聯的,在人的發展過程中,這些需要具有一定的級進結構,在強度和優勢方麵有一定順序。通常,對食物的需要是最強的,其次,與諸如愛等其他方麵的需要相比,安全需要是一種較優勢、較強、較迫切、較早出現和較有活力的需要。所有這些需要都可以被看做是趨向總的自我實現的各個不同階段,都可以被歸於自我實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