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正合奇勝(3 / 3)

很快,便果然在巷落中見到了箏聲來處!

駐足在對方十步開外,借著月光與手中火光,白桐看清了就在前方不遠的撥箏人:

隻見那是位穿一身略顯髒汙且不合身的灰麻布長袍,一頭銀發披散、長髯及胸的老者,閉目微笑,神情依然。盤坐於地,七尺長的箏琴架在兩膝上,二十一弦間,隻見他兩手仍在來回彈撥…

而那詭異的驚悚感,也仍在時刻震懾著白桐心靈。

窄小的巷落中,二人就此對立著。

一人閉眼彈琴、似不知有人到來,另一人駐步靜聽,卻不能開口言聲。

過了一陣,似一曲落畢,這彈箏老者才終於收手,睜眼抬頭,同樣借月光與火光、清楚瞧見了十步外的佩劍少女。

“此曲,如何?”

老者於是開口向白桐詢問,已漸有些沙啞枯朽之聲。

白桐不能言語,隻搖了搖頭回應。

“此曲名曰《青榆賦》。”

老者解答道,“曲中意所描繪的,是一個女兒幼年在戰國亂世中與父親失散,並在多年後的又一場戰爭中,陰差陽錯與母國成了敵對,最終直至父親殞命、女兒助敵國滅了母國,父女都未能相認的悲慘故事。每每彈及,我總是心中悲戚呀。”

白桐聽得老者此言,頓時神情更是凝重。

隨即,直視著老者雙目,白桐再度搖了搖頭,而後抬手指月,再比了幾個手勢,似是要傳達夜深請噤聲類之意。

“喔…”

隻見這老者仿佛能看懂手語般,點頭應下後,果然側身伸手、取來了擺在一旁地上的琴匣,打開琴匣,將大箏搬動著進去。

然就在白桐見到這一幕,雖心中仍有些許疑慮,但已懶得再管、便打算轉身回走之際——

“姑娘就不疑惑,我為何在此嗎?”

隻見那老者卻在一邊收琴時一邊繼續開口問了出來。

“嗯?”

被這樣一問,白桐立即轉回身,神情轉瞬警惕的盯向了老者去。

“姑娘不是此城人吧?”

老者仍一邊收琴一邊繼續問道,“甚至…姑娘似乎還是道門中人,姑娘的氣息,是小有修行過一番的模樣。”

見對方說到此處,白桐頓時更為警覺,唰的一聲,直接拔出了腰間細劍來。

然就在此刻,老者的言語聲更是直接傳進了白桐耳內:

“姑娘手語,是想說夜已深,讓老夫停止撥琴嗎?”

“可姑娘莫非沒有聽出來?這琴聲就如這‘傳音入密’般,是隻有姑娘一人可以聽到的。”

“雖不知姑娘為何不開口說話,然姑娘既然自己也會傳音入密,何故還要比劃手語?”

傳音說著這些話的同時,老者已蓋上並扣緊了琴匣,將之負於身後、同時站直起了身來。

而白桐則持劍指著對方,神情頓時是無比緊張…

這位彈箏老者站直起身,竟有近八尺來高,臉型削瘦,是一副仙風道骨。

同時也能見到,他袍間腰部也有一杆長劍。

“回話呀,姑娘。”

老者開口道,“啞了?”

“你不是雲朱邑百姓吧?”

白桐遂是也不再藏拙、同樣傳音回話道,“你為何得知我會此術?你說這琴聲也隻我一人聽到,那你莫非是引我前來見你?你此舉又是何為?”

“姑娘,晚輩對長輩,還是多少禮貌些吧?”

老者一手背過身去,一手抬起撫須、微笑說道,“姑娘還是先回答老夫的問題吧,為何道門中人會出現在此城,替宣國守城?”

“哼!”

白桐見對方不配合,於是竟也罔顧後果,左手仍舉著火把時,右手便抓緊著劍,腳下一點、衝上前去,持劍直刺向了老者去!

而老者見狀,則依然微笑著間,那衣袍竟自己飄動起來,腰間長劍自己從鞘中拔出,飄飛到空中淩空懸浮著…

而後,靈敏而迅捷的旋動起來,並對著白桐劈砍了過去——

這一刹那間的改變,根本令白桐來不及反應,便要與一杆自己會動的飛劍交手,然眼下卻也隻得應戰:

鏘!

隻見白桐抬手,擋住了飛來眼前的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