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急忙把孩子帶回家,給又冷又餓的孩子做了點吃的,安排孩子睡下,又給小張打了個電話,告訴她孩子在我家裏,叫她放心。
那天晚上我就這件事想了很久,小張的女兒已經12歲了,成績在全校都是數一數二的,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應該會主動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一直守在家門口啊。
第二天送走了小張的女兒之後,我看著坐在沙發上的路路就起了好奇心,想知道如果是他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很簡單啊,我會先去樓下的石桌椅那邊寫作業邊等你們回來,寫完作業之後你們還沒有回來的話就去門衛室打電話給你們。要是你們晚上不回家,那我就直接去舅舅家,然後到了舅舅家再給你們打個電話彙報已經平安抵達。”我聽著他的回答臉上露出笑容來,心裏麵像是吃了蜂蜜一樣甜。
經過這兩件事情之後,我覺得路路在遇事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冷靜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遠遠超過了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此後我也有意識地一步步放開對路路的管束,遇到事情就讓他自己去解決,很少插手他的事情。為此,路路幾個經常來我們家玩的同學還送給了我一個“最懶媽媽”的稱號,原因是我基本上都不怎麼管路路的事情,而在他們家,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親自上陣。就這樣,這個“最懶媽媽”的稱號一直跟隨著我到現在。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遇到問題之後去解決問題是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強的人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比解決問題能力弱的人少得多;在同一時間段內,解決問題能力強的人完成的任務量要比解決問題能力弱的人多得多,所以在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別忘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秘訣是父母不要插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問題接觸得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孩子通過自己處理問題,不但會學會解決問題,也能從中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同時還能增強自信心。
有主見的路路
隨著孩子不斷地長大,內心不斷地豐富和成熟,漸漸地,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有時,孩子的觀點會不可避免地和家長的觀點產生矛盾。有的孩子不敢堅持自己的主見,盡管他們的想法可能是正確的。但路路很有主見,能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是很多優等生比不了的。
路路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從沒有過“牆頭草”的行為。而且,他也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爸爸曾誇獎他是一個“真漢子”。在生活中,我們也盡量讓路路自己做主。
但是從上小學開始,路路中不溜的學習成績就成了我的心病,於是一場又一場違背路路意願的補習、高壓接踵而至。路路開始時反抗,強烈地捍衛自己的想法,但我采取漠視的態度,甚至擺出懷柔政策:“我是你媽媽,我能害你嗎?”路路是個孝順的孩子,一聽這個就不再說什麼了。可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孩子一天天長大,我發現路路也越來越喜歡和我“作對”,不論是吃飯、穿衣,還是在功課的複習上,都不聽我的安排,我們的“戰爭”終於爆發了。
那天路路再也不願意像往常一樣去輔導班了,而我又是個認死理的人,非得讓他去,一時間家裏弄得“雞飛狗跳”。
“我寧願你現在恨我也得把你送去,你看看你那成績,一直都上不去,我要是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就不跟保證你以後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我氣急敗壞地說。
“我不願意,我不願意用我現在的快樂,來換一個美好的未來。再說去上輔導班就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嗎?”路路義正詞嚴地看著我,然後轉身回到房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