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一個不務正業,玩弄心計的領導永遠不會得到下屬們的尊敬,他們的懶惰怠工、偷 機取巧多半受單位領導的影響。一個踏踏實實、以工作為本、認真細致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至少會得到同事的讚揚,領導的賞識,那麼他晉升的機會就會多,做出成績的可能性就比 較大,麵臨公司裁員時他根本用不著緊張,領導就會考慮給他安排一個合適的工作崗位的。 即使因為其它原因,需要調換工作,他的這種敬業精神也會使他在新的工作單位裏受到歡迎 。作為一個企業領導,他要掌握新的信息,了解新的市場動態,處理各式各樣的商務往來, 安排單位裏的各項工作計劃,這樣那樣的事情會使他們必須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否則這些 事情處理不完必然會貽誤商機,後果就難以想像。
務實精神
與敬業精神相類似的是務實精神,但他們又不是一碼事,敬業精神包含著務實的成分,而務 實精神函蓋的麵又比較廣,比如目標務實、計劃務實、決策務實、管理務實、作風務實等等 。
△目標務實。要創業經營必然有大的理想和遠景目標,但這種理想和目標必須和現 實情況結合起來,如果目標太大、太空,遠不可及,那麼必然會增加你的心理壓力,如果你 好高騖遠,製訂了很難實現的目標,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還沒有達到,那麼就必然會打擊你 的積極性,增加你的挫折感。目標務實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發展進程製定出既不是遠 不可及,根本難以實現的目標,也不是懼怕挑戰設置一個很容易實現的小目標,最好是有一 定挑戰性,經過努力又可以實現的目標。為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製 訂目標體係,有一個遠景目標和圍繞遠景目標設定的一係列近期目標,這樣步步為營逐漸逼 近遠景目標。
△決策務實。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必然有一係列的實施計劃和行動方案,這些計 劃和方案的最後敲定也需要決策者的務實精神。因為目標、計劃、方案都是在事情沒有發生 之前的一種預測,如果判斷準確,決策合理,那麼這些計劃將會順利進行,最後達到目標, 如果單憑主觀願望,輕率盲目擬出的計劃脫離實際,單單是圍繞自身的利益出發,不能和現 實情況有效結合,就很容易使計劃落空,枉費心機。
△管理務實。管理出效益這是一個普遍的真理,一個好的管理方式會使企業的資源 優化、生產流程、部門協作、市場開發各方麵都會產生巨大的效益。要從管理中要效益,就 必須務實,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資金預算、人員調動、資源分配和工作安排,需要投資的就大 膽投資,需要節儉的時候就需要嚴格控製,人員、資源也要從工作實際出發安排多少,如 果人員資源不夠就會使工作進度受影響,如果安排太多又會產生浪費,適量適度有效規劃, 合理利用是管理之本,切不可單憑主觀想像和個人關係隨意安排,這樣不僅會影響生產效率 ,也會造成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矛盾。管理務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生產管理;
2技術管理;
3設備管理;
4資金管理;
5人員管理;
6采購管理;
7銷售管理。
△作風務實。決策領導者是單位裏的靈魂人物,他的工作作風和個人作風會直接影 響到單位的上上下下。如果他是一個作風嚴謹、工作務實、信守承諾,果斷勇敢之人,那麼 他的下屬就不敢隨隨便便以假數字隱瞞虛報,在單位裏媚上欺下。相反如果他是一個好大喜 功,隻求表麵現象,凡事不求甚解,那麼他的下屬便會抓住他的這種心理弱點,靠投機奉迎 滿足他的這種願望。
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越來越殘酷,加上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深化,一個單位的命運全係在 企業決策者一個人身上,如果他不具備務實的精神,不僅會使企業的命運受挫,連自己的聲 譽也會被毀掉。
協作精神
台灣作家柏楊在分析國人的劣根性時比喻道:日本人一個人是一條蟲,三個人合起來就會是 一條 龍;而中國人一個人可能是一條龍,三個人合起來就是一條蟲,甚至連蟲都不如。說實話我 們傳統的思想觀念裏就缺乏協作精神,人人都有敵視對方的傾向,很難與別人合作。因此別 人戲稱,中國沒有真正的企業家,指的就是中國人缺乏協作精神,所以中國的企業大多是家 族式的,不允許外人在本單位擔任重要的角色。當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觀念的改革,這 種現象正在逐步改變,開始與國際接軌,借助外部力量發展自己,但合作的領域還不夠廣, 合作的程度還不夠深,需要我們進一步強化這種協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