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3)(2 / 2)

這年三月,王忠嗣接到朝廷發來的關白,命令他即刻統兵前往範陽道,助安祿山修築雄武城。乍接符令,王忠嗣幾乎氣炸了肺。會兵雄武,還指名定要河隴精兵,竟然隻不過是助那安胡修築城牆!堂堂河西、朔方威武雄壯之士,卻調在安胡的手底做苦役,卻叫他王忠嗣威名何存?退一萬步說,安祿山專製兩道,手中的兵將還怕少了不成?何以定要搬他王忠嗣麾下精兵,那豈不是有意令雲中、太原空虛,伺機進犯麼?這關白是兵部簽發,決無錯疑。王忠嗣朝深裏一想,便知道那安胡定然在朝廷結了奧援,否則絕不能如此膽大妄為。而這個暗地裏庇護安祿山,助他削弱自己軍力的奧援,必定是李林甫無疑了。自己少年時代與太子一同長大,情誼如同手足一般,李林甫與太子則是勢同水火,不能並立,幸好太子忠厚,處處退讓,一時之間還不至於被他搬了下去。不用想也知道,李林甫是將自己當作太子的黨羽,從自己入手,來打擊太子的。一個佞臣,一個狡胡,兩人勾結起來,還能有甚麼好招數了?

王忠嗣獨坐帳中,沉思前因後果,也苦思著自己的應對之策。既要保住河隴數萬精騎不被安祿山攘奪,又不能因此觸怒皇帝,連累到太子,戰陣之上左衝右突從未有半分怯懦的王忠嗣,此刻竟有些縛手縛腳起來了。

“召哥舒翰、李光弼來!”王忠嗣決定要同麾下最得他信任重用的兩名將領,哥舒翰和李光弼談一談這樁事情。王忠嗣自己是從刀山箭雨裏打滾過來,把腦袋別在腰間才能有今天這種地位,是以任用手下也全按照軍功升遷,毫無例外。在部屬將領之中,哥舒翰與李光弼是兩名佼佼者。哥舒翰是個突厥人,少年從父親在安西軍中長大,四十歲上方才遊曆河西,歸於王忠嗣麾下。李光弼卻是契丹人,父親是一個酋長,武後時候舉族內附,給安置在營州柳城。王忠嗣喜愛重用他,主要卻是因為李光弼不論性子還是行事風範都與王忠嗣有許多相仿之處,都是一般的沉毅果決,胸懷大略。從軍不久,李光弼便升遷到節度府兵馬使,也招來了許多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