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魚鵝寶(1 / 2)

我們皆為凡人,血肉之軀,努力工作很多時候就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

既來之,則安之,這道理米豔陽早就參透了,所以要是能盡自己所能把家族生意發展起來,並成為各種“第一”,那必定是件振奮人心的事。

這個想法在米豔陽的腦海裏逐漸萌發並成長起來。是的,在古代把家族生意做得出色,肯定很有成就感。

可是,出色又該如何定義呢?是越來越多的訂單,越來越多的錢,還是越來越多的客戶?

她爹尚未與她商量該如何去評定,估計是由於前段時間米家麵臨的最大問題是該如何把生意不做到,如何讓米家別倒下。

可是,現在米家保住了,也逐漸露出發展的苗頭。因此,米豔陽閑時就自己在琢磨,可持續發展才是最好的發展。

訂單越來越多,發展更多的優質客戶,可觀的利潤,還有穩定提高的產能。

按目前來說,訂單是足夠的,穩定客戶有席家,新的大客戶有鄴家,另外還有趙家,及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客戶。

這麼算下來,產能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傳統手工業有個麻煩之處,就是硯台必須按照石材而定,既不能批量生產,也不可著急趕工。

一處雕刻錯往往讓雕刻工作從頭開始,因為腦海中的設計圖又得改。這一來二去更加費時費力。

硯台雕刻人員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人力資源很重要。

可是工場裏就十來個雕刻人員,必須去鄉下地區走走,看看平日裏跟米家合作村莊裏是否有可發展人員。

米豔陽這種說幹就幹的打法確實讓淼兒也替她擔驚受怕,恨不得天天去老爺跟前提議讓五小姐早日嫁人好了,免得夜長夢多。

“淼兒,讓人備好馬車,我們去出頭村走走,請大哥哥一起去。”

出頭村裏有很多農戶,白日養魚、養鵝和種地,晚上挑燈雕刻硯台;大夏天則中午時分在家裏陰涼處雕刻硯台,晨暮幹農活。他們雕刻的硯台主要供應給米家。

可是,這種雕刻效率太低了。全村年輕一代人員就有200人,如此多的壯丁若能專門從事硯台製作工作那該有多好呢?

村民們可不是這般想,他們總覺得硯台雕刻隻能作為副業,不能當主業去做,萬一米家的硯台賣不出去,我們的田地廢了,魚死了,鵝沒養成,那不完蛋了。

米豔陽與米伯程一起出發去出頭村,目的很明確,就是多說服小年輕或者老一輩的硯台雕刻能手積極投身硯台雕刻工作上。

“五妹妹,這可是有點難度啊。”米伯程終於忍不住開腔了,“出頭村裏的村民太多才多藝了,把硯台雕刻得出色,養魚、養鵝等也不在話下。”

上馬車後就成了個悶葫蘆的米豔陽撩起車窗簾,對外麵迅速往後跑的景物視而不見,沉默片刻後,好像有點兒頭緒了。

“大哥哥別急,請容我再想想。”

米伯程立刻保持緘默,自從他爹出事以來,這個五妹妹就變得睿智、果敢,所作所為都實在讓他為之佩服。

“大哥哥,我大概想到法子了!還需要在村莊裏再確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