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罐與宋混進入皇宮之後,見張祚已經被禦廚徐黑殺死,於是,極大的賞賜了徐黑,並將張祚梟首,屍體懸掛在城門處示眾。
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張祚已被斬殺,接下來便要盡快確定繼承人,為此,張罐與宋混等將領,聚在一起商議了起來。
張罐首先說道:“各位將軍,國不可一日無君,起兵之日,本將原本打算輔佐先王世子為君,不料卻被張祚殺害,如今,本將意欲輔佐世子之弟為君,各位以為如何?”
眾將領見張罐要擁立張曜靈的弟弟張玄靚為君,皆認為可行,於是,全部支持張罐的決定。
見眾將領全部支持自己的意見,張罐非常的高興,並接著說道:“各位將軍,我大涼國,自建國以來,一直都是尊奉大晉朝廷的,逆賊張祚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擅自稱帝,這是叛逆,本將認為,我大涼國的君主讓應該稱王,而不是稱帝,各位覺得呢?”
“將軍說的對,我大涼國偏居西北一隅,理應稱王,而不是稱帝,況且,自從張祚擅自稱帝以來,關中的王猛已經集結數萬大軍,似乎有進逼姑臧的打算,若新君仍舊稱帝,隻怕關中十餘萬兵馬,會傾巢而來,如此,涼國危矣。”一名將領說道。
宋混聞言,更是抱拳道:“張將軍,既然王猛大軍蠢蠢欲動,我大涼國的君主,不如稱涼州牧為好,這樣,王猛就更加沒有理由進犯涼國了。”
張罐聞言,擺了擺手,輕聲道:“宋將軍多慮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我大涼國君主稱王已經幾十年了,也沒見大晉朝廷怪罪啊!就繼續稱王吧!”
此時,張罐麾下的兵馬,已經發展到五萬之眾,而宋混麾下的兵馬卻隻有不足兩萬,因此,張罐說話的分量自然比宋混要重,眾將領也大多支持張罐的建議。
隨後,在張罐和宋混的擁護下,張玄靚被擁立為涼王,而張罐則被封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涼州牧,張掖郡公,宋混則被封為尚書仆射。
如此一來,涼國的大權盡歸張罐所有,涼王張玄靚年幼,不過是個空有名號的傀儡而已。
凡是權臣專權,勢必要遭到某些人的不滿,在涼國境內,並非所有的人,都對張罐掌管朝政滿意,隴西人李儼便首先豎起了反對張罐的旗幟,並沿用大晉的年號,可謂完全不把張罐放在眼裏。
張罐如今正春風得意,如何能受得了李儼的反對,於是,立即派遣麾下大將牛霸率領萬餘大軍,前去隴西郡討伐李儼,而張罐則繼續控製整個涼國的朝政。
######
在長安城方向,王猛與謝艾已經整頓了數萬大軍,正準備以清除叛逆的名義揮師姑臧,卻傳來了張祚被殺,張玄靚登基稱王的消息。
這一消息,來得實在是太快了,這讓王猛和謝艾都感到有些意外,如今,公然反叛大晉朝廷的張祚已經被誅殺,張玄靚也在涼國眾將的擁護下,登上涼王之位,並仍舊向大晉朝廷稱臣,如此情況,王猛和謝艾便失去了揮師姑臧的理由。
謝艾倒是鬆了口氣,他原本就是要誅殺張祚,以為張重華報仇,如今,張祚已經被斬殺,而張重華的次子張玄靚也已經登基為王,如此,他便可以放心的返回並州了。
而王猛就不這麼想了,他原本是打算趁機吞並涼國,而如今涼國的內亂,已經被快速的解決了,派兵前往姑臧的計劃,怕是行不通了,而吞並涼國,隻怕又要費一番周折了。
“謝將軍,王上親筆信。”就在這時,一名小校將華安的親筆信交給了謝艾。
謝艾連忙打開閱覽,看完之後,便微微點了點頭,原來,華安在得知張重華已經病故,而張祚又已經稱帝的消息後,便立即寫了一封親筆信交給謝艾,讓謝艾討伐張祚,並在消滅張祚之後,立即返回並州,防禦代國大軍可能的進攻。
此時,張祚已經被斬殺,謝艾覺得,自己應該立即率軍返回並州,並繼續防備代國大軍。
“王將軍,謝艾打擾多日,明日便要返回並州了。”謝艾輕聲告辭道。
王猛點頭道:“好,張祚已經被殺,謝將軍是該返回並州了,王猛就不挽留了。”
第二日一早,謝艾便率領所部三千大軍,離開長安城,向並州方向奔去,由於部分涼國將士思念故土,謝艾便讓他們自己決定去留,眾將士在進行一番考慮之後,決定跟隨謝艾返回並州,待徹底打敗燕代兩國之後,再返回自己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