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1.奇跡正在這塊熱土上發生(2 / 2)

片子還覺得長了點,後邊主要介紹金果坪的鐵礦資源,已經探明總儲藏量3.8億噸,央企新興際華集團已完成試驗,項目實施後年可采鐵礦2000萬噸,稅收過億元。此外還有煤礦、電站等。我對雷書記說,你們是抱著聚寶盆過日子呢。

在政府招待所用了餐,天嘩嘩地下起雨。知道我們今天下午執意要走,雷書記要我們去看附近的幾個景點。工作人員早就準備了雨傘。第一個景點是去瞻仰被稱為新中國第一烈士的段德昌將軍墓。這個墓約離金果坪鎮一公裏之處,下了車沿著斜徑走一百米。墓地不算大,氣勢很好,坐落在半山腰上,墓的四周是一人多高的圍牆。入口較窄,勉強三人並進。工作人員把一個以我個人名義送的大花圈抵在墓碑上,我帶頭向烈士三鞠躬。墓碑的反麵刻著烈士的生平。從鄭永平書記的嘴裏我早就知道段德昌是解放後毛澤東簽發的“第一號烈士證”的革命烈士,他在1933年5月1日不幸在金果坪遇難。這位英勇善戰的紅三軍將領,曾率團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武裝的創始人,在洪湖一帶威震敵膽,他總結的水上、平原遊擊戰術,對我軍的軍事理論和實踐都產生過重要影響。“五一”是一個勞動人民節日,然而在這個節日,這個為勞動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段將軍卻在“肅反擴大化”中被誤殺。一個戰功卓著的我軍高級將領,沒有倒在敵人的槍彈下,卻在自己人的刀下成了冤魂。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仿佛在為七十年前的英靈哀泣。風雨中,我聽到了這位英年早逝的將軍親自譜寫的《紅軍戰士紀律歌》:大馬刀,紅纓槍,我到紅軍把兵當。革命紀律要遵守,共產黨教導記心頭……

出得段德昌烈士墓,我們又去了紅三軍軍部所在地。那是一座典型的土家吊腳樓,呈“7”字形。多少年風風雨雨,依然如故。上得壩子,隻見一樓與二樓的銜接處掛著“紅三軍軍部舊址”,上麵的油漆已經剝落,也不知是哪個年月掛上去的。我們在駐足凝望那牌時,屋裏走出一位中年婦女,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坐。這屋還住著人啊?我問。雷書記說,是的,解放土改時,這屋分給人住了。那屋的門檻很高,跨入時腳沒抬到位,差點被絆。從屋裏的情況看,根本看不出當年紅軍留下的痕跡,甚至我有點懷疑它的真實性。經過考證嗎?雷書記回答得很堅定,考證過,沒有問題。原紅三軍的老人都來過。可惜沒有很好開發保護,我說。雷書記說,哎,要錢啊。當我離開這兒時,多少有點沮喪。

最後雷書記帶我們去看金果大橋。這橋橫跨清江,像彩虹將兩岸連在一起。過了橋,居高臨下往下看,橋的對岸呈階梯狀,雷書記說,那兒我們要建個碼頭,讓遊清江畫廊的遊客都能上岸,我們按照特色小鎮打造,形成吃住行遊購一條龍。我們的腳下就是那座鐵礦,很快就要開發……

回到鄉政府,雷書記見我執意要走,不再挽留,吩咐手下拿來紙和筆,要我留下墨寶。我說,我從沒有學過書法,你就別強人所難。雷不依,一定要我寫。我隻好叫他找來碳水硬筆,一口氣寫了兩排字:紅色金果,美麗金果,奇跡正在這塊熱土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