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1.奇跡正在這塊熱土上發生(1 / 2)

2011.5.22 周日 陰雨

自入駐清太坪鎮以來,從金果坪調來的鄭永平書記經常說到他工作過的鄉的情況,特別是金果坪的紅色旅遊資源,賀元帥當年紅三軍的遺址,說得我心裏癢癢的。前不久去縣裏開“三萬”工作推進會,遇到新上任的金果坪書記雷永龍,他一再要我去金果坪看看,幫他們在旅遊上助一臂之力。前天又一連打了三個電話,其意之誠,讓人難以拒絕。

昨天正好是星期六,弟兄們跟我駐點以來,基本上沒有雙休日,我與童建新一商量,就定在昨天去金果坪走一趟,一來看看他們的旅遊資源,二來也讓大家放鬆一下。然而事有不巧,昨天一早,童建新接到電話,說是利川市旅遊局兩個局長帶著一老板,要來考察白沙坪人民公社遺址,還有橋河村的天渠等,隻好讓他留下接待客人,我和錢鬆華、周實現在清太坪鄭書記的陪同下前往金果坪。

去金果坪的路不太好走,經過水布埡到達南潭河汽渡。清江江麵很寬,大約有一兩裏路。水清山綠,兩岸景色秀麗,一派山水好風光。鄭永平書記告訴我,這兒的輪渡兩小時一班,我們正好趕上十點的。我抬腕看了看手表,離十點還有一刻鍾。看了一會風景,汽渡的輪船鳴叫著靠了岸。上得輪渡,言談間就到了對岸。驅車經過楊柳鎮,大概行駛了六十來公裏,到達金果坪。

金果坪雷永龍書記和黃家寶鎮長在鎮口迎接我們。鄉黨委和政府設在街北的一個壩子上,辦公樓臨街,裏邊有幹部宿舍和一個簡易招待所。下了車,我們簡單地在政府大院裏轉了轉,雷書記建議我們去看街景。主街道是個橢圓形的,轉了一會就又回到了鄉政府。給我印象較深的是,這兒的街道比起清太坪來,不但路平,也較整潔。雷書記給我介紹說,我們這兒的街道衛生不用環衛工人,全是居民各掃門前雪,鄭書記在的時候就抓精神文明,多少年來大家自覺養成了衛生包幹的習慣。我說,這不容易啊,過去講“五講四美”,環境美反映了心靈美,不像有的地方居民素質差,在巷子裏寫上:誰要在此倒垃圾,養的兒子沒屁眼。大家聽了就笑。

從街上回來,雷書記把我們引到了鎮黨委會議室。裏邊有液晶電視,還有多功能投影儀。會議室的桌椅都是栗棗色,油漆閃閃發亮。有人與鄭永平開玩笑說,你把這兒建好了,去了清太坪,是從米囤裏跳到了糠囤裏。大家落坐後,雷書記示意工作人員播放一個碟片《長天風物化金果》。片子把金果坪的自然條件、特色資源、產業優勢和開發前景一一呈現,讓我們很快對金果坪有了大概的了解。

金果坪位於巴東縣最南端,地處清江南岸,東與五峰、南與鶴峰、北與建始縣接壤,自古有“一腳踏四縣”之說。這兒是典型的立體式的地形,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隻有350米。全鄉人口2.4萬,盛產煙葉、茶葉、魔芋,還有柑桔、板栗等。尤其是“金果雪芽茶”,曾獲中國國際茶博會金獎,是人民大會堂指定用茶。看到這兒,我端起工作人員剛剛給我們泡的金果茶,啜了一口,仔細品嚐,頓覺清氣襲人,鮮爽生津,個中妙境,真乃可遇不可求。與我老家金壇的“雀舌”一比,有同工異曲之美。講到特色資源,首先是紅色資源豐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元帥五進五出,留下了紅三軍軍部、紅三軍槍炮局、賀龍舊居、紅軍標語。那標語寫在一土家的吊腳樓上,時間的洪流把當年的陳跡變得斑斑駁駁,依稀可以辨認:一切權力歸農會所有。我對雷書記說,我很想去看看。雷書記說,你得多待一天,因為這個遺址在天柱山,離金果坪鎮還有八十多公裏山路。我聽了遺憾地搖搖頭,我說,今天一定得趕回去,因為明天我們還要第三輪“兩個全覆蓋”。雷書記說,那哪兒成呢,我們今晚縣文工團來慰問演出,主題是“紅色沃土、魅力金果”,您得參加喲。我說,留點想頭吧,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