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陽光很慷慨,到處都是金燦燦的。雖是隆冬的下午,還是讓人嗅到太陽的味道,獨特,溫暖。象流動的水輕吻,更象溫柔的歌吟唱。暖暖的陽光透過偌大的玻璃窗,鋪灑了三樓會議室的大半個房間,暗紅的會議桌中央擺著的幾盆花熱烈地開放。
這天下午3點整,普安市發展改革局11個黨組成員端坐在會議桌前一邊喝著水,一邊有說有笑的談著天氣。誰都知道下麵黨組會議的內容,就是單位農經處處長人選的研究,大部分的領導因為不分管人事,也和自己分管的處室無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所以誰都不願提及。至於究竟推薦誰,使用誰,提拔誰,是黨組集體研究決定,但是一把手的意圖最為重要,畢竟中國實行的是首長負責製。但是,在政府機關,單位的任何重大問題包括人事,都要以黨組會的形式在班子內部形成共識,以後再以單位的名義去實施。
局長看了看牆上的掛鍾,說時間到了,下麵就開會,人選討論之前,局長首先講述了就農經處處長人選進行專題討論的重要性。局長說:“發展改革局有32個處室,提拔一個處長對單位來說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人事處提議,黨組討論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農經處處長這次的推薦就顯得很不一般,為什麼?那與李斌等人有很大關係。”局長喝了一口水繼續說,“李斌等人第一次國家優質稻米基地申報敗,使整個發展改革局特別是我很有壓力,市委、市政府領導已經在懷疑發展改革局整個班子的戰鬥力。昨天晚上,在普安淮水機場建設協調會上,常委副市長對我說,全市關注的飛機場項目你們發展改革局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通過層層關卡爭取了下來,創造了一個奇跡。今年一個小小的稻米基地費了那麼大的勁,卻什麼也沒有抓到,到底是你們班子的原因還是下屬無能的原因,一定要找清楚,回去要開個會好好的研究研究,是人的問題就調整人,是思路的問題就調整思路,再出問題就是落實市政府政策不力,調整班子的問題。近期常務副市長也將抽空到各個部門去調研,聽一聽幾個協助的部門對此事的看法和建議。”
局長搖了搖頭,很嚴肅地說:“市領導這麼重視,說明什麼?說明這個項目不能再出一點的問題,再出問題,大家能不能繼續在發展改革局幹,能不能在處級領導崗位上幹,都是一個未知的問題。常務副市長近期將到各個協助部門調研目的是什麼?是想弄清楚稻米基地項目第一次申報沒有爭取下來的原因,在市領導調查之前再沒有動作,那很可能就不用我們牽頭了,附近的市就有把稻米基地牽頭單位交給農業局的。如果真是這樣,發展改革局的各位成員也就不要幹了,還有什麼臉麵出去見人。最近就這個問題想了很多,飛機場項目是老黃牽頭的,申報成功可以說與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方法有很大的聯係,他們敢於應變敢於突破。而國家優質稻米基地爭取失敗與人也有關係,李斌等人整天坐在辦公室,老爺作風,發個文、打個電話、催個材料,不根據實際製定實際的方法怎麼能不出問題,當然他即將二線,也不追究他的什麼責任,但是一定要吸取教訓,免得用人失誤導致整個單位形象受損,免得在坐的所有領導的位置受損。今天就農經處處長的人選進行討論,大家要實事求是,不要講資格,隻看能不能符合稻米基地項目申報的需要。”
局長如此的說,班子成員都感到責任重大。根據慣例,萬大鬆副局長兼著人事處長,代表人事處首先向與會的黨組成員介紹農經處處長人選的有關情況。萬大鬆說:“根據上次黨組會的決定,由劉大剛副局長代表黨組和李斌同誌談過話,宣布退居二線的決定,李斌原則同意,等新的處長產生後,將下文免去李斌的處長職務。這段時間,經過多輪推薦和交流,現在農經處處長人選初步定在薑心成和王大鵬兩個人身上,他們的具體情況今天上午已經以書麵材料送達於會人員,情況都已經了解,下麵根據議程,先把兩個人情況簡單宣讀一下。薑心成,31歲,碩士研究生,先後在局農經處、投資處、人事處工作過,現為人事處副處長。王大鵬,48歲,黨函大專,先後在市公交公司、市級機關黨委,發展改革局辦公室、農經處工作過,現為農經處副處長。”
等萬大鬆把兩個人的情況介紹完後,局長用縫紉機一樣的眼光掃視了一圈說:“這兩個人誰更適合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崗位?能把國家稻米基地項目爭取下來,大家就人選問題已經考慮了一個上午,現在就談談吧。”所有參加會議的副職們都不做聲,盯著局長看。在沒有明白局長的意圖之前,沒有人願意去冒險,這個人選局長多次講清楚很重要,如果推薦錯了,以後稻米基地項目爭取失敗,帶來的責任那是很嚴重的,誰也不能承擔,說不定影響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領導幹部位置。
萬大鬆看眾人都沒有出聲,就開口說:“既然大家不說,我先說,希望能拋磚引玉,當然我的觀點隻是一個黨組成員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農經處處長這個位置大家心裏都有數,很重要,關係到稻米基地項目的爭取,說大了關係到整個發展改革局以後的形象。我認為,農經處處長人選,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要有創新的精神。第一次稻米基地項目爭取失敗,就不能走老路,必須打破原來模式,從原來的思維中脫離出來,從原來的模式中走出來,才有出路。二是要能妥善協調好各方麵的利益關係,具有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稻米基地不是簡單的項目申報,要和農業局等許多部門協調,共同完成,作為項目的具體領導者,必須具備很強的協調能力,應對各種複雜局麵,找準問題的關鍵,才能把各個單位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三要有抓落實把方向的能力。正視難題,知難而進,采取求真務實的作風,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實好市政府的要求,在正確的方向指導下開展工作。四是綜合素質要強。多麵手才能在複雜狀況下妥善處理各種情況。基於以上情況,我個人認為薑心成比較適合這個崗位。”
大家聽到這裏,有的人微笑點頭,有的人用疑惑的眼光看著萬大鬆。微笑的人知道,萬大鬆很受局長信任,不是一個亂說話亂表態的人,說的任何話都要認真掂量。疑惑的人知道,薑心成肯定是萬大鬆推薦的,對自己推薦的人當然是處處說好。那麼,萬大鬆這麼表態到底是不是局長的意圖?
“為什麼要推薦薑心成呢?不是因為他是我的下屬,推薦他有我的考慮,現在提出來給大家思考,有沒有道理?”幾個人都看著萬大鬆,心裏都說道,如果薑心成不是你的下屬,你能推薦他?和薑心成同樣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萬大鬆沒有理會大家的眼神,胸有成竹的說:“對薑心成同誌,要做具體分析,這個同誌工作有思路有創新,去年針對中層幹部工作積極性鬆懈的問題,提出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當時班子的意見很不統一,在議論聲中搞了,在全市還是有影響的,常委組織部長給予高度評價,也確實調動了部分中層幹部的積極性。同時,綜合素質高,第一學曆碩士研究生,又在多個崗位鍛煉過,特別是人事處這幾年,成熟很多,善於協調各方麵的關係,資曆、經驗和能力都能適應崗位需要,到農經處把工作抓起來,抓出成績肯定沒問題。啟用這位同誌,看重的是他的工作思路,思路一變天地寬,沒有思路,就是死路一條”
萬大鬆的話沒有說完,劉大剛副局長接上說:“對萬大鬆同誌提出的農經處處長必須具備的幾個條件完全讚同,但是誰做這個處長對整個發展改革局來說比較關鍵,對全市400萬農民來說也很重要,所以應從多方麵來看待這個人選。”大家都轉頭看著劉大剛,他和萬大鬆之間的矛盾人人皆知,對別人來說,誰做農經處的處長沒有任何切身關係,不是自己分管的,沒有必要插手,也沒有必要得罪人。可是農經處是劉大剛分管的,重要的是第一次的失敗,分管領導肯定是有責任的,局長批評李斌和批評劉大剛其實是一樣的。所以,大家很關注劉大剛講的內容。
劉大剛環顧眾人,微微點著頭,繼續道:“薑心成同誌在學曆年齡等方麵確有優勢,但是農經處現在處於特殊時期承擔特殊任務,國家優質稻米基地項目爭取刻不容緩,不能再經曆實踐和探索的時間,需要的是一個熟悉業務的人,上任後立即開展工作。這個人必須知道李斌為什麼會失敗?知道哪些需要改進,知道現在要做什麼,這樣才能把項目爭取有條不紊有成效地開展下去,從這個方麵來說,我推薦王大鵬做處長,認為王大鵬比薑心成更合適,經驗也比較豐富。”劉大剛講這樣的話,大家都認為很正常,和萬大鬆鬥了這麼多年,分管範圍內的事,不可能允許萬大鬆插手,允許萬大鬆把別人插入自己的分管範圍。
萬大鬆抱著水杯不停地喝,不時地打量著每個人,當劉大剛說到王大鵬經驗比較豐富時,才不冷不熱地插了句話:“各位局長,談到經驗,我想到一個人經驗比各位領導都豐富,那就是李斌,李斌在機關工作整整36年,在農經處處長位置上就十幾年,可他還是把國家優質稻米基地項目爭取的事給弄砸了,連累我們在市領導那裏都挨板子!說明什麼,說明有的時候經驗是束縛思想的絆腳石!”劉大剛當時就回擊說:“經驗是寶貴的,這個道理三歲的孩子都知道,再說李斌爭取稻米基地項目失敗,並不表示王大鵬負責就一定失敗,沒有試驗怎麼就能知道結果,是驢子是馬到賽場上才能知道。”
紀檢組長黃天鋒一直在看著萬大鬆和劉大剛的鬥氣,不時低頭吹著茶杯上漂浮的茶葉片,不緊不慢有滋有味地喝著茶,沒有說話。局長注意到了黃天鋒的態度,打斷劉大剛的話說:“黃書記,作為黨組成員,不能坐在那裏光喝茶,人事上有什麼觀點你也談談呀!”黃天鋒聽了局長的話,放下手裏的水杯,從座位上直起了腰,笑笑說:“早上起來門前樹上的喜雀喳喳叫,我以為是什麼喜事,原來是局長主動要我講話,看來太陽終於從西邊出來了一次。”黃天鋒這麼說話有其原因。黃天鋒在縣裏做紀委書記的時候,局長是縣長。黃天鋒一直在紀檢部門工作,做事上綱上線,很多問題幹部栽在他的手裏,得罪人很多。歲數大了,到市區工作,由於他的工作作風市裏很有名,許多單位的一把手都不想把這樣的人放在身邊。局長正好從縣長的位置調整到發展改革局做局長,同事一場,局長主動把黃天鋒要了過來。每次黨組會研究人事,局長都不讓黃天鋒講話,一說話就是大談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性,局長多次反駁說老黃這是一個單位,哪有什麼腐敗,以後與此有關的話要少講,盡量不講。
局長難得地笑著說:“老家夥,長期不給你說話,怕你逼得慌,有什麼話快放出來!”“老領導難得給我說話的機會,不說話太浪費了。”黃天鋒笑著說,“最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腐敗的人為什麼很多?原因到底在哪裏?後來總結出機關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很值得重視,就是人員不流動。一個人在一個崗位上能十多年,怎麼能不腐敗,怎麼能有動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隻有流動,才能有監督,才能有危機,一個人長期在一個崗位上,熟悉裏麵的環節,知道那些環節能腐敗,那些環節能為自己帶來好處,時間久了,不腐敗都很困難。對於農經處處長的位置,我完全同意兩位局長對各自推薦人選的分析,說得都有道理。但是從我紀檢組長的角度來講,從杜絕腐敗的角度來講,我希望啟用新人,推薦薑心成做農經處的處長。”
黃天鋒話語過後,幾個副局長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雖然局長經常打擊黃天鋒,但是兩個人的關係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那是長期相處來的友誼,在單位隻要黃天鋒提出什麼要求,局長都會盡量滿足。黃天鋒發表了意見,明眼人都知道下麵自己該說什麼,不是自己分管範圍內的事,何必惹上麻煩,順著大流說下去的本事還是有的。再說,萬大鬆和黃天鋒這麼說,肯定已經得到局長的首肯。劉大剛反對,說白了是和萬大鬆的矛盾之爭,說不好聽也是走個程序而已,到時候好對王大鵬解釋黨組會上我已經給你爭取了,大家都不同意,我也沒有辦法。都是鈴鐺人,誰不知道誰怎麼做後麵隱藏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