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見張萬國跟泄了氣的皮球似的,說道:“你可以先把這批刀片收了,我來想想辦法,說不定有辦法解決,要是沒辦法解決,你當廢品賣也不虧錢。”
張萬國聽秦正這麼說,又來了精神,他毫不遲疑道:“好,我馬上去!”
秦正也沒多大的把握,畢竟這種東西對材料的要求很高,不是簡單的淬火就可以搶救回來的。
這些天他在各個農場之間跑,見到農場的收割機用的都是外國貨,那些農場的工人還忍不住誇外國貨好,比國產的耐用,國產的刀片最多隻能用三百個小時左右,而外國貨可以用五百多個小時,是國產的兩倍。
換一次刀片太麻煩,費時費力,因此,農場的工人們更加青睞外國貨。
國產的刀片無論怎麼做都不如外國貨好,這就涉及到了技術壁壘,說白了就是人家手裏有技術,而且,這種技術不外傳,你買產品可以,想買技術人家是萬萬不坑賣的。
前世這種技術已經爛大街,不再是秘密,因為我們國家已經突破了這項技術,外國公司再藏著掖著已經沒有意義。
說實話,他知道怎麼處理這批刀片,隻是沒有相應的設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設備,知道怎麼處理也沒用。
而他讓張萬國先把這批刀片買下來,一是因為好好的刀片當廢品賣太可惜,二是他想試試看,有時間他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把這批刀片搶救回來。
張萬國登上自行車準備走,秦正改變主意,決定親自過去看看,先看看這批刀片到底什麼情況,有沒有收購的價值。
“萬國叔,你等等,我跟你一塊過去,我看看具體情況再說。”
“有你一起去,我這心裏就更有底了。”張王國喜笑顏開,秦正要是一起去,他就更放心了。
兩人坐上曹陽的卡車,趕往縣城。
曹陽聽說去農機廠,這地方他熟地很,也不用人給他指路,油門一路都沒鬆過。
秦正想跟曹陽打聽一下,問對方知不知道這批刀片的事情,畢竟曹陽的老婆還在農機廠工作,多多少少應該有一點兒消息。
“我還真不清楚,這麼多天了,我賣完罐頭,還得去罐頭廠那邊,回去都已經很晚了,跟我老婆說不上幾句話,所以,對農機廠最近的情況不是很了解。”
“不過,你說的這批刀片我倒是知道,要是我沒猜錯的話,,這批刀片在倉庫都躺了一年多了,這是做了一批庫存,本來挺好賣的,誰知國家政策放鬆以後,外國貨進來了,外國的刀片比農機廠的好太多,農場寧願用昂貴的外國貨,也不願意用咱們自己產的,你說氣人不氣人,農機廠的刀片質量不如外國貨是真的,但是,它真的便宜,買一片外國刀片的錢能買好幾片農機產的刀片,就這,那些農場也不願意用,說換刀片太耽誤時間,影響搶收糧食,因此,這批刀片一直沒賣出去。”
“以前農場沒得選,不管好壞,農場都得用,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國家外國貨進入國內銷售,外國貨的質量真的比咱們自己產的好,這對咱們自己的產品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而且,這才是開始,聽說以後得政策會越來越寬鬆,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外國貨進入國內,勢必會對原本的生產廠家產生不小的衝擊,抗衝擊能力弱廠家很可能會被直接衝垮······”
曹陽侃侃而談,他一直關注著國內的經濟情況,麵對外國產品的蜂擁而入,他一直很擔憂。
秦正沒想到曹陽還關注這些,不過,曹陽能這樣,他挺高興的,至少說明曹陽知道學習,學習就能進步,比那些固步自封的老頑固好了不知道多少。
“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是咱們自己不夠硬,外國的技術就比咱們強,產品的質量就是比咱們好,咱們不承認也沒辦法,你說咱們國內的生產企業怎麼跟人家競爭,根本沒有啥優勢。”張萬國對這方麵也有所了解,他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張萬國和曹陽兩個憂國憂民,秦正笑而不語,作為一個過來人,他知道這些都不是問題,以為咱們是一個不肯屈服的民族,麵對困難,咱們都沒有怕過沒有退縮過。
現在,這些外國企業憑借手裏的技術耀武揚威,把國內的企業按在地上摩擦,可是,誰能保證十年以後咱們不能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