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原冀察軍區的老幹部說,郭天民一直將張家口、宣化作為永久的支撐之地,所以倉庫中的物資儲存的不少。1946年10月初,張家口在南線取得勝利的同時,北線被傅作義軍隊偷襲,不得不放棄張家口。事發突然,隻能撤人,來不及撤運物資,大批的倉庫物資不是被迫燒掉,就是留給了傅作義軍隊。我猜,受到的人員、財力的損失如此之大,這也是郭天民在淶源會議上壓不住怒火而大吵起來的主要原因吧?
淶源會議,召開於1946年10月,晉察冀部隊退出張家口的幾天之後。淶源會議結束,郭天民即被撤銷二縱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還在幾天以前的9月~10
月,郭天民指揮二縱參加張家口保衛戰,在懷來地區殲滅**3800餘人。11月二縱在退出張家口之後的易滿戰役中已經看不見二縱司令郭天民的身影了,這一仗是二縱副司令韓偉指揮的。以後,晉察冀史上記載,1947年1月,楊得誌到二縱,接替郭天民任司令員,李誌民任政治委員。6月,陳正湘到二縱,接替楊得誌任司令員。實際上,郭天民早在兩個月前就不在二縱的領導崗位上了。
郭天民被撤了在二縱的領導職務,可他還有一個冀察軍區司令員的職務呢?
但晉察冀軍區領導隨即作出決定,冀察軍區同退出張家口的張家口衛戍司令部合並,組成察哈爾軍區,原張家口衛戍司令鄭維山任察哈爾軍區司令。這一招“釜底抽薪”徹底斷了郭天民的後路,他現在真正一無所有,什麼職務也沒有了。
對郭天民的處理,明顯引起了冀察軍區其他領導幹部的不滿。冀察軍區政委劉道生,率領受他節製的一批政工幹部和警衛戰士,帶著冀察軍區積存的全部金銀財寶,拒絕回到晉察冀腹地,而是東去冀東,到了赤峰。眾所周知,以後,冀東的根據地和和部隊脫離了晉察冀的領導,加入到東北解放軍陣營。
這段不見諸於文字的曆史記述,出自許多故去的和還活著的老人們。1946年10月,退出張家口、宣化之後,作為冀察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劉道生的老部下,奉命同一些幹部和警衛戰士,跟隨劉道生政委一起去了冀東。但他們以後奉命又帶著那些金銀珠寶返回到晉察冀。
1946年11月,冀察軍區機關被鄭維山的張家口衛戍司令部接收後,轉變成為察哈爾軍區機關。一年後的1947年12月,察哈爾軍區機關又被任命為六縱司令員的文年生、政委向仲華接收,改編為六縱指揮機關。
文年生和向仲華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抗戰時都在延安,沒被攪進晉察冀的是是非非中去。文年生曾任冀察軍區副司令、代司令,向仲華也是從冀察縱隊中過來的,在冀察幹部中有一定的人員。
晉察冀史中記載的:1947年12月,文年生、向仲華到新成立的六縱任司令員和政委。實際上當時六縱還是個紙麵上的東西,在實際中還沒有成立。1947年12月6日,以察哈爾軍區機關、冀中軍區兩個獨立旅及冀晉、察哈爾等軍區的幾個地方團隊組建晉察冀野戰軍第六縱隊,1948年5月9日改稱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六縱隊,1948年7月編入華北軍區第三兵團仍為第六縱隊,19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8軍。轄第202師、第203師、第204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