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陽老人 第四節 秘密交通線(1 / 3)

這下明白了,一下子四位重量級人物彙聚到保定來,是來為情報工作鋪路的,同時呢,針對敵占區的地下工作呢,要在保定開辟秘密交通線的。

1941年底,北平的劉仁和劉慎之派張大中和張一峰就到保定地區來準備開辟秘密交通線。當時劉仁分管交通處。

為什麼要在保定開辟新的秘密交通線呢?先從1937年說起。

全麵抗戰爆發初期,北平、天津、唐山和鐵路係統的黨的地下組織由設在敵占區的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領導,使用的交通線是社會部建立的經北平近郊妙峰山、房山的兩條秘密交通線。

1941年初,**中央晉察冀北方分局成立城市工作委員會後,鑒於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遭受破壞的教訓,決定不在敵占城市設立統一的領導機構,而由設立在根據地的城市工作委員會實行“異地領導”、“多頭聯係”、“單線聯係”的方式開展敵占城市的工作。

於是,建立秘密交通的工作就被提到更為重要的地位。城工委在《1941年城市工作總結報告》中說:“上下級的交通是城市黨的血管”,“在今天領導中心設在根據地的情況下,交通聯絡工作極為重要”。城工委在這個報告中提出要建立獨立的交通係統,強調“這是非常細致複雜的專門工作,需要相當數量的幹部”,需要“從頭做起”。

此前,城委的交通線與社會部的交通線交叉使用。敵占城市內城委係統的組織與社會部的組織也有交叉。像姚克蔭本來是城委係統的。後來轉到社會部去做情報工作。這種情況很容易互相影響。這家遭到破壞就必然影響到那一家。因此,北方分局決定把城工委係統與社會部係統兩家嚴格地分開。城工委決定建立自己獨立的交通線。

可為什麼選擇在保定建立交通線呢?

首先,原來的兩條交通線非常難走。1941年北方局派人探路,第一次進入平西根據地,走的是房山那條線。爾後派人回北平接一部分暴露的同誌撤離,走的是妙峰山那條線。

結果發現這兩條線的問題首先是實在難走,北邊妙峰山那條線,出西直門後。要經過青龍橋、西北旺兩個敵人的檢查崗哨,到前沙澗一帶村莊才能和秘密交通員接頭。

然後穿過妙峰山前的敵人封鎖線,進入山區,再穿過大村、齋堂溝、紫荊關等三道敵人的封鎖線,才能到達比較鞏固的平西抗日根據地——房山縣和淶水縣的西部山區。

從地圖上看,由北平到這裏,距離並不遠,擱現在乘汽車半天就到了。但是在那時候,所有公路都有敵人日夜巡邏,步兵、摩托、裝甲車。嚴密控製。來往的同誌隻能在夜裏通過封鎖線。

過永定河尤其困難,春季冰河開化後。船隻都被敵人搜走了,交通員隻能拉上繩子,讓轉移的人坐笸籮渡過湍急的河流。過了封鎖線,也隻能走山間小路,翻山越嶺。當時,這一趟打個來回,沒一個月時間走不下來。

再者,原來的兩條交通線都不夠安全。接暴露的同誌走妙峰山,就是因為發現房山這條線有叛徒告密,已被敵人注意,來往很不安全。而實際搡妙峰山那條線也不夠安全。

1941年4月就曾發生過“八個孩子”在去根據地的路上遭敵逮捕的事件。當時雷炎等八名青少年從海澱西北旺出發,由民兵接力帶領,繞小道、爬梯田,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六天才到達齋堂。不料,敵人突然襲擊把他們逮捕了。

由於交通困難,有些青年學生在去根據地的路上被敵人逮捕;有些在北平已經暴露的同誌不能及時轉移到根據地去,隻能在城內東躲西藏。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按照地下工作的組織原則,與其有直接或間接聯係的同誌必須迅速躲藏轉移,以至有的同誌曾因此而失掉組織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