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陽老人 第二節 張氏英雄(3 / 3)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用政治的、軍事的、外交的多種手段,步步向華北進逼。愛國學生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反動的北平當局對內對外窮於應付。在此情況下,張培植於1935年元月被提前釋放了。

出獄後,他住在北平沙灘的一家公寓,聲稱在獄中得了關節炎,需要水療,每天到浴池沐浴,實際上是等人接頭。等了一個多月,接頭人沒來,春節已經過了,他才回到家鄉。家中人埋怨:“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日夜懸念,出獄後不馬上回來,也不該春節不回家。”

他婉言解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難友困難有事,托帶的東西沒交出去,不好早回家,以免錯過機會。”他將獄中帶出的偽裝成紙煙的密信展開,珍重的藏入線裝《三國誌》的夾層中。3月,他帶上《三國誌》去白洋澱,關係沒接上,《三國誌》又原封帶回來了。

張培植以他的身份、地位、技術,做了一般**員無法做到的工作。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張培植把大兒子**池、二兒子張英池叫回家,各給以路費:“大敵當前,去走自己的路吧!”**池改名張衝,到冀西山區找黨去了。張英池改名張帆,輾轉到了延安。

1937年9月29日,日本侵略軍侵占保定。張培植回到清苑東閭老家。

1937年10月,聶榮臻同誌率領八路軍一一五師一部,創立了以山西五台山為中心的敵後根據地。11月7日,成立了晉察冀軍區。

1938年1月15日,晉察冀邊區在河北阜平縣召開軍政民代表大會,民主選舉了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1938年初,張培植由清苑回到保定。他抑製不住內心喜悅,對家人說:“八路軍來了,已到了xx地方了,打了一仗。先遣人員已與地方聯係上了,xx有信找我!”

張衝進入冀西山區,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群眾抗日,擔任唐縣抗日政府的縣長。初創時期的抗日根據地,各種物資都很缺乏,張衝經常派人秘密回家,要張培植代買藥品、電料、文具。張培植買到後,先送到東閭,再轉送唐縣。

當時鄧拓同誌在邊區主管宣傳工作。印刷文件、資料,出版報紙,急需印刷設備和器材。鄧拓請彭真同誌轉告張衝,希望張衝動員他父親張培植把協生印書局的設備運來抗日根據地,為抗日鬥爭服務。

1938年秋,張衝派張蘭池(張衝的堂兄,當時給張衝當警衛員)秘密返回東閭,轉達了上述意思。張培植欣然答應,先派張國旗押運,張興昭趕車,運去了一車藥品、紙張、油墨。

年底又運出了一批醫療器材、石印機和鉛塊等。1939年春,日軍封鎖一天比一天嚴緊,原來的道路已無法通行,張培植將16開印刷機拆卸包裝,連同鉛字、銅模,計劃從水路運到白洋澱,再經旱路轉運。

因漢奸陳雨田告密,裝上船的設備在保定南關被日本憲兵隊扣下了。張培植也被憲兵隊逮捕。憲兵隊用酷刑追問這些東西準備運往何處,張培植一口咬定:“生意不好,運到天津拍賣。”

日寇妄想收買張培植為他們工作,向張提出:“把你兒子張衝叫回來,我們給他事做。”張回答:“我沒有張衝這個兒子,我兒子**池在德國上大學,學化學。”“你可以當商會會長,願做別的事也行。”張答:“我閑散慣了,不願做事,也做不了事。”憲兵隊給他一個月的時間回家考慮。

張培植回到家中感到事情麻煩了,準備運走的東西,必須加緊啟運,經過一番緊張的籌劃,直運滿城的安排快就緒了,張培植正考慮自己脫身前往根據地的辦法,不料,1939年5月30日,張培植被日本桑木特務機關的便衣特務逮捕了。

張培植從此再沒有回來,多年後才知道他被日本特務放出的狼狗活活咬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