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武工隊是啥? 第一節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 / 1)

這楊棒子頭回進了大城市呢,確實有點蒙,這個沒辦法,換誰都一樣!見天的在山溝子裏鑽,進過人最多得地界也就是延安了,那和平原的城市也沒法比,延安是繞著山的一排排地窯洞子,這保定府那是一層層地樓台館閣的!天上的電線都快趕上柳樹條子密了!

東南西北都不知道了,就懵懂懂地跟著拉棺材的車隊走,七拐八拐地,到了一條人少了點的大街上,馬車停在了一家鋪子門前,關東家使個眼色,讓楊棒子他們現在街邊那歇一歇,他進鋪子裏去找人。

過了會子,幾個夥計們出來幫著卸車上的壽材,關東家和一個瘦瘦的中年人從鋪子裏走出來,看看周圍的環境,沒啥人注意他們,微微地朝楊棒子他們擺了下頭,朝鋪子邊上的胡同裏拐進去了。

楊棒子他們一個晃晃悠悠地站起來,閃進胡同去,停一會子,再走上一個,這要是一窩蜂地都進了胡同,一幫乞丐容易引起路人的注意。

這胡同一共就兩院門,左手的呢是棺材鋪的後門,右手走到底的黑漆門半開著,關東家影在門後,等著他們都進去呢。

人都進來了,後麵沒有尾巴,關東家這才把門上好,帶著大家穿過前院,過了一條青磚鋪地的巷道子走到頭,推開角門,進了後院。

這還沒完呢,搬開後院牆角的柴火垛子,挪開一口破缸,劃拉開柴草。掀開一塊鐵板。露出一個洞口。招呼大家下去。

下洞子貓腰走上幾十步,再順著梯子爬上去,好家夥,一下子又進了院子了,洞口邊上站著幾個穿著老百姓衣裳的漢子,搭把手地一個一個地往上拉人呢。

楊棒子最後一個上來的,這還眯著眼睛沒瞅全人呢,當胸就被人捶了一拳。耳邊響起了調侃他的話:“謔!這楊大司令成了唱蓮花落的要飯的了!來吧,唱一段!爺打賞呢!”

伸手一劃拉嘴裏還反擊呢:“去你的大頭娃娃地!老子要飯也是個司令!”上眼一瞅,這調侃的認識!原來六分區的敵工科的韓科長,楊棒子還在老三團的時候,和他一起去行唐等地除過漢奸,這夥計和楊棒子還挺對脾氣的。

一問上你咋也在這呢,那邊關東家一看兩人認識,就插了話,說這韓科長現在不是科長了,人家是武工隊隊長。專門負責保定城裏的,這次也是來執行任務的。

說到這了。前文書咱們專門說了鬼子的憲兵隊和特高科的來龍去脈,這回書啊就得說說和鬼子的這些特工打交道最多得咱八路的這武工隊,要不鬧清了鬼子的那三板斧了,沒明白咱八路針鋒相對的給鬼子漢奸用的這武工隊,那還是迷糊!

俺叨叨起來不如資料說的清楚,這裏還是羅列摘錄來的一些資料,大家科普下吧。

大概受西方敢死隊題材影視的影響,改編自馮誌《敵後武工隊》的影視接二連三地投拍。可影視中所表現的武工隊,卻全不是原著小說所紀錄的抗戰時華北敵後的武工隊,而是編導們根據自己對西方特種部隊的盲目崇拜與對槍戰大片的模仿加上自己的臆想製造出來的武工隊。

為什麼呢?先說一說什麼是武工隊。武工隊就是武裝工作隊的簡稱。最早是**抗日武裝為恢複與開辟敵後遊擊根據地而組建的一種特殊組織,它誕生於華北敵後抗戰中最艱苦的歲月,而尤以河北平原腹地的冀中區最為活躍。

武工隊不是編製單位,而是任務單位。這又分幾種情況,一種是抽調各不同單位的人員編組而成,就象某師為迎接軍運動會而由各團抽調人員組成的足球隊一樣;一種是指定某個建製單位臨時充當,就好比前衛連、預備隊一樣。

武工隊並非隻是抗戰時才有。解放戰爭時期的敵後也有武工隊;解放初剿匪鞏固新區時也有武工隊。各不同時期或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武工隊,其組織係統、活動環境等是不同的。

因為是就馮誌所寫並經無聊編導們篡改的《敵後武工隊》說事,所以這裏便隻說抗戰最艱苦階段河北平原的武工隊。

首先,武工隊不是西方意義的特種部隊。第一個不同,是人員的組成不同。武工隊的對上關係隸屬於軍分區政治部,武工隊的鬥爭方式規定為政治進攻。因為這個特點,組成武工隊的成員特別是各級領導便主要以政工幹部為主,這是全軍一致的。

如冀中九分區武工隊長兼政委楊壽增是冀中主力十八團的政治處主任,七分區武工隊長張英是第二遊擊總隊政治部敵工科長,指導員崔希哲是軍分區政治部敵工科長,冀南一分區武工隊長兼政委劉大坤是該分區的政委,六分區德故武工隊長王澄是該分區政治部的鋤奸科長,副隊長曹蔭懷是該分區政治部的宣教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