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朝中變局 都是學問(2 / 2)

南宮晟笑著說道:都是些庸人自擾之事,今日李博擔任祭酒一事,怕是會讓人多想,我們做臣子的隻管為陛下分憂,至於其他的事情,本就不是我們該考慮的,王爺在朝聽政已有時日,想必是深有體會吧。

瑞王聽完笑了笑,他已經聽出了話外音,這是讓他做好自己的本分,別胡思亂想啊。同時也表明了他的態度,隻會為陛下分憂。

二人出了皇宮才分開,各自回家去了。

南宮晟的府邸出了皇宮就沒有多遠了,許是年輕之時,在戰場之上馬騎的多了,產生了厭惡,如今他倒是習慣下朝之後走路回去。

望著城裏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著煙火氣,他倒是想起了年輕時的往事,那時的他們也是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每日想的都是報效國家,奮勇殺敵,從來沒想過什麼高官厚祿,拉幫結派之事。

不想現在日子稍微太平一些了,人的心思也變了不單純了。

唉,都是權利惹的禍呀。

想起剛剛與二人的對話,他不由的苦笑了一聲:還是太年輕了些,聖上目光豈會如此短淺。

李思賢回到府裏的時候,李思德正在院子裏曬太陽,老管家見公子回來了,連忙說道:少爺,老爺讓您下朝回府之後,去他院兒裏一趟。

來到父親的院子裏,李思德聽兒子說了朝廷之中發生的事,卻久久沒有言語。

倒是李思賢見父親半天不說話,急著說道:爹,南宮世伯是不是想支持瑞王啊?

李思德並未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自顧自的說道:你知道為啥你跟你二弟名字之中跟我一樣,都有一個思字嗎?當年我李家家境也還算不錯,可有一次,你爺爺急著發財,卻被人利用騙光了所有的家財,從那之後,我們家一貧如洗,要不是我年輕之時好交朋友,得他們接濟才念完了書,我李家哪兒有今天。

從那時之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最忌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必須三思而後行。這也是這思字的由來。

李思賢不明白父親的意思,倒是想起了南宮晟也讓他給父親帶句話,讓父親不要操之過急。於是趕緊告訴了李思德,李思德聽完卻哈哈大笑:想不到我們還不如一個大老粗看得明白呀。

李思賢也是急了,急忙問道:爹,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李思德說道:你知道那李博為何年紀那麼大了,女兒卻那麼年輕嗎?他年輕之時的才學可不比那伊善老頭差,隻是此人聖賢書讀的太多,太過的迂腐。

那國子監無實權,油水自然極少,他又太過迂腐,結果因家貧才會那麼晚成親,生了這麼一個寶貝女兒。

他的心裏隻有仁義禮信,隻知道效忠皇權,可這社會就是這麼低俗,醜陋,充滿罪惡,不是你爭我奪就是爾虞我詐,伊善那老頭也是為人圓滑才得聖上喜愛的。

這聖上用人,即希望你愚昧,一心隻知道擁護皇權,又希望你狡詐,能做他手裏的一把快刀,可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李思賢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些往事,初聽還覺得有趣,聽完很久才想明白父親為何要告訴他這些事情。

李思賢說道:父親的意思是,聖上此舉沒有明顯的偏袒瑞王的意思,盡管讓他的嶽父做了國子監祭酒,可那李博為人迂腐,滿腦子的聖賢書,絕不會為了女兒讓這國子監成了爭權奪利的地方。難怪南宮世伯說:科舉之事事關國本,任何事情在國事麵前都是小事,也沒有任何意義。原來他也讀懂了聖上的意思啊,想不到世伯一介武夫,竟有如此心思。

李思德聽完哈哈大笑:你以為那武夫是那麼好做的嗎,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沒有冷靜的頭腦,清晰的判斷,果斷的決策,那不是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嗎?

李思賢聽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開口問道:按父親的意思,聖上對那伊善豈不是有所不滿。

李思德說道:這倒也未必,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循規蹈矩雖然不會出錯,可時間久了,少了新意沒了改變,豈不是索然無味了嗎?這有些事情需要循規蹈矩,可有些事也是需要靈活變通,就看你怎麼用了。

你以後看任何事情,切忌多從大局考慮。這就好比雙方對弈,任何一方執棋之人,每走一步,都會有通篇的考慮,你若隻看一步棋,必然會步步受製於人。

李思賢說道:兒子受教了。